Language
销售热线:18053720666     售后服务电话:4000-228-799
回到顶部

刘奕君:热爱一件事,最坏的结果是大器晚成

发布者:
发布时间: 2019-12-02

刘奕君:热爱一件事,最坏的结果是大器晚成

在新一期的《声临其境》中,“百变星君”刘奕君,为观众呈现了一场声音的盛宴。

  从《康熙大帝》中康熙祭奠时的豪迈与孤独,到动画片《宝莲灯》中不停哭诉的孙悟空的委屈与不甘;

  从春节温馨短片中诉说变化的老爷爷的沧桑与无奈,到最后与刘芮麟合作再现了《伪装者》中,王天风处死于曼丽,劝说明台离开军校的精彩片段。

  他用多变的声音给观众带来了惊喜,更被王刚称赞为“亦庄亦谐,亦正亦反。”

  百变,不仅是他声音的特点,更是他生命的体现。

  1

  很多人是从这两年大火的电视剧中认识刘奕君的。《伪装者》中的王天风,《琅琊榜》中的谢侯爷,《致青春》里的老师周渠,还有《外科风云》里的扬帆。他总是能把配角刷出主角光环,让观众对他过目不忘。

  他说,每演一个角色都会有不同的体会和感受,之所以会出现不同,是因为我会进行二次加工去塑造角色,这也是每一个角色都能让观众觉得有新东西的原因之一。

  最为人们津津乐道地细节处理,是他在《伪装者》中拿过被自己暗恋的于曼丽含着的棒棒糖舔了舔。这一“舔”把王天风内心的复杂与扭曲表达得淋漓尽致,让观众大呼过瘾。

  他演《致青春》时,饰演的周渠和郑微之间的感情很复杂,虽然是师徒,却有更细腻的情感。当郑微去看望周渠,一把抓住他的手时,周渠没说话,把另一只手放在她的手上,轻轻拍了两下。

  在刘奕君看来,拍与不拍、拍一下还是拍两下也需要琢磨。他说,我们之间是长辈和晚辈的关系,如果她抓着我的手,我的另一只手不动,会显得不近人情,但瞎动,又过度了,所以分寸感特别重要。拍两下,这种感情就是师生情了。

  有了这样用心的琢磨,刘奕君演绎的角色简直千人千面。

  角色百变,是因为用心体验;反复钻研,是因为对表演地热爱。

  2

  如今的刘奕君凭借着精湛的演技俘获了观众的心。但在最初,他的演艺之路并没有这么顺利。

  北影毕业后,几经辗转,终于在27岁时重回北京,重拾演员身份。但每一个新的起步总非易事。经常是,刚刚谈妥的角色会忽然换人,自己还在准备人物的案头工作就被通知不用来剧组了……无人赏识,没人给机会,刘奕君很苦闷。

  当所有的路都被堵死的时候,他没有暴跳如雷,没有借酒浇愁,更没有不停倾诉……而是早早起床,背上双肩包,装上折叠刀和苹果独自去爬香山。爬到山顶,摸着脸上析出了盐粒的汗渍,望着北京城,削上一个苹果吃了。

  那段日子刘奕君,会半夜失眠。睡不着觉了就出去跑步,下着小雨,也跑了五公里。一回来就发烧了。只能独自去输液打吊瓶。

  他的孤独、悲愤全在爬山中,在跑步中化解,剩下的只有对表演的热爱。他说,我觉得自己是瓦片下的草从来没有被压弯过。你觉得特别暗的时候,就是离天亮不远了。

  因为热爱所以坚持,因为热爱所以等待。熬过漫长无戏可演的日子,终于换来了人生的春天。他逐渐被人熟知,被人喜爱。

  真正厉害的人,面对逆境从不抱怨,因为他们心中有热爱。即使身处绝望,即使孤独前行,也要主动出击,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没有磨难,就无法到达热爱的彼岸。

  3

  在《鲁豫有约》中,鲁豫问刘奕君,有没有这样的困惑,感到以前的角色演得也很好,为什么偏偏只有到演王天风这个角色的时候才有人看到,才能火。难道是以前演的不好吗?

  刘奕君说,我觉得任何一个事情都不是独立存在的,都是天时地利人和造成的。我要尊重我自己演过的每一个角色。我没有一个镜头敢去敷衍。不是一场戏我不敢大意,而是每一个镜头我都不敢大意。

  在《父母爱情》里,刘奕君演了一个知识分子。从50年代开始,只要这个人物一出场就是相隔了十年,而这十年间发生的委屈,心酸,幸福等,剧本是不会展现的,因为,这是一条副线。

  他说,有好几场戏都是张力特别大的激情戏。那种憋屈太累了,你一定要有极强心理储备,想很多东西,才能在那场戏里爆发出来。那个角色的难度比王天风大多了。

  对每一个镜头负责,即使是副线也不敢含糊,也要调动更多的储备把角色演好。这都源于对表演的热爱。这种热爱,让他不敢辜负每一个角色,哪怕是配角。

  甚至他说,很感谢以前拍了很多不是男一号的戏,恰恰是那一个一个不是主角的角色磨练了自己,自己特别感谢那段岁月,真的让人成长。

  二十年地积累与沉淀,使他在一个个角色中大放异彩,让人们体会到厚积薄发的热爱。

  4

  荀子说,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

  明白自己心中的热爱,就会执着追求,不会怨天尤人。不信命,就拼命做到无可替代;不怨命,遵从命运地安排,沉淀力量才能等到属于自己的机会。

  粉丝说,他的眼睛会演戏,不仅是眼睛,他也用一张会说话的脸证明了,重要的不是这张脸经过岁月变成了什么样,而是岁月里他学会了在脸上写些什么。

  谁的人生不曾经历磨难,谁的人生不曾历经变数。流水撞击石块才能溅起浪花,钢铁经过锻造才能经受重压。在磨难中、在变数中不忘初心,执着于热爱方显人生本色。


News / 推荐新闻 More
2025 - 08 - 18
点击次数: 0
近年来,国际社会对全球文明倡议的认知逐步提升,不断推动其由理念转化为实践。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文明交流互鉴对话会、尼山世界文明论坛、“金砖国家文明对话”系列活动吸引了全球各国政要、学者和智库代表的广泛关注,为各国提供交流对话的平台,增进相互了解、促进共同进步。经中国倡导,联合国将每年6月10日设立为“文明对话国际日”,不仅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也为实现更具包容性的现代化奠定基础,将和合共生的文明智慧转化为全球治理方案。尽管全球文明交流内容更加丰富,交往形式更加多样,各主体各领域潜能得到不断激发,但是这一倡议还存在国际关注度有待提升、传播主体亟待丰富、国际认同度差异显著等挑战,迫切需要拓宽国际传播的思路和路径。首先,全球文明倡议的国际关注度亟待提升。相比于“一带一路”倡议,国际公众对全球文明倡议的关注度还不高。“谷歌趋势”分析显示自2023年3月至今,国际公众对全球文明倡议的搜索量较低。...
2025 - 08 - 12
点击次数: 0
VW001.005.20250318.001要弘扬长征精神和遵义会议精神,以昂扬斗志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习近平2025年3月17日至18日在贵州考察时的讲话VW001.005.20250428.001要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在长期奋斗中铸就的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要大力弘扬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社会风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激励全体人民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习近平2025年4月28日在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VW001.005.20250428.002时代不同,使命任务发生变化,但艰苦奋斗、团结奋斗、不懈奋斗的精神永远不会变。习近平2025年4...
2025 - 08 - 05
点击次数: 0
阅读提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常怀远虑、居安思危,保持战略定力和耐心,‘致广大而尽精微’”。“致广大”强调谋划时登高望远、统揽大局,“尽精微”要求操作中细致精当、积微成著。“致广大而尽精微”是成事之道,也是保持历史耐心的实践遵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保持历史耐心”。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十四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发展途径和推进方式也必然具有自己的特点。我们始终从国情出发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既不好高骛远,也不因循守旧,保持历史耐心,坚持稳中求进、循序渐进、持续推进。”在2025年7月14日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工业化进程,西方走了几百年,而我们只用了几十年。深层次看,我们工业化的短板还很多,要花时间去补。城镇化也是这样,不能面子可以、里子不行,不要...
2025 - 07 - 29
点击次数: 0
文化关乎国本、国运。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经验和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两个结合”,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不断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同时也指明了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根本途径,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结合”的理论内涵和内在逻辑,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两个结合”中实现新发展、取得新成就,筑牢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文化根基。“两个结合”赋予中华民族思想和文化主动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创造,文化创造的核心在人。只有掌握了思想和文化主动,中华民族才能以自信自立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赓续中华文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第二个结合’让我们掌握了思想和文化主动,并有力地作用于道路、理论和制度。...
关闭窗口】【打印
关注我们:
手机云网站:
分享至:
Copyright © 2020山东飞宏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