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
销售热线:18053720666     售后服务电话:4000-228-799
回到顶部

停止精神内耗的5个习惯

发布者:
发布时间: 2023-10-23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越来越多的人陷入了精神内耗。

想要做点什么,却迟迟无法行动。一天下来,似乎什么事都没干,却又感到特别累,迷茫、焦虑、恐慌等等负面情绪接踵而至。

养成这5个习惯,让你远离精神内耗。




专注自我


停止精神内耗的5个习惯


长期精神内耗的人,总是习惯胡思乱想,无法保持专注。
有个著名的“两万个小时理论”:即一个人若是愿意拿出两万个小时的时间来进行锻炼,那么任何人都可以从任何领域上做到从普通走向卓越。
与其说这是时间的力量,倒不如说是专注的力量。
一个人只有找到当下的目标,将心思沉淀下来,一心一意、专心致志地将事情一件一件地做好甚至做到极致,才能远离精神内耗。




正视遗憾


停止精神内耗的5个习惯

人生中的遗憾不可避免,但人不能始终活在后悔中。

我们要学会正视遗憾,懂得通过调整生活的方向和模式,去弥合遗憾带来的裂痕。

面对遗憾,我们能做的就是把遗憾当作人生的“礼物”。不必因无法挽回而失落,也无需因无能为力而遗憾。

也许有一天你会发现,有些遗憾,换一种角度看,根本就算不上遗憾。有时候,所谓的遗憾,其实是另一种成全。

停止精神内耗的5个习惯


停止自责


停止精神内耗的5个习惯
我们可以对因为自己发生的失误进行反省,以便不再重蹈覆辙;但反复考量失误,就是一种过度伤害,同时还不利于冷静地思考将来。
常言道:“凡事有度,过犹不及。” 过度自责是对自我的捆绑,这种自揽来的痛苦会掩盖自己的付出,总觉得什么错事都有自己的原因。
当你真的认识自己,并正视自己时,你会发现每个人都有不足的地方,自己也有可贵之处。对身上的优点,继续保持;对于缺点,宽容一些,用正确的心态去面对。
放松心情,自由自在,不因为自己的好与坏,过多谴责,疲于内耗。
保持乐观


停止精神内耗的5个习惯
一些悲观的人,事情还没做,就一直预想各种不好的结果。他们习惯于先把坏的情绪带给自己,感受莫须有的痛苦,为了未来消耗现在。
这种做事状态会让一个人提前把恐惧加在自己身上,浇灭前进的动力,不敢放手去做事,得到的是翻倍的劳累。
很多事情自知无法改变,何不轻松看待,也许换个角度重新审视、静待时机,转机也会在不经意间悄然而至。
正所谓,心宽则天地广阔,心窄则寸步难行。无论遇到什么事,都不要忧郁沮丧,无论有多么痛苦,都不要整天沉溺于其中无法自拔,不要让痛苦占据你的心灵。
停止精神内耗的5个习惯
拒绝拖延


停止精神内耗的5个习惯
神内耗的人,常常思考力大于行动力。解决精神内耗最好的办法,就是拒绝拖延,提升自己的行动力。
曾国藩曾说:“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人生之路,想要行至远方,首先要做的,就是拒绝拖延。
只有克服自身惰性,才能让自己行稳致远。不必害怕事不能成,不必担忧事有坎坷。想到就说,想要就做。
任何事情,做完才知道结果。所以别再为了拖延而找借口,舍得逼自己一把,才能看到优秀的自己到底是什么模样。



News / 推荐新闻 More
2025 - 10 - 28
点击次数: 0
金秋十月,汇聚共识,擘画未来。10月20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胜利召开。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总书记受中央政治局委托所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为中国未来五年的发展航程确立了总纲领、绘制了路线图。连日来,全会精神在哲学社会科学界持续引发热烈反响。广大专家学者一致认为,这次全会是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全会深刻把握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和时代特征,科学研判“十五五”时期面临的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谋篇布局、定向领航。大家纷纷表示,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紧密结合各自研究领域,发挥专业优势,将全会的战略部署和任...
2025 - 10 - 24
点击次数: 0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推动绿色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指明了方向,也对即将进入“十五五”时期的改革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绿色发展: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良性互动的必然选择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是世界现代化发展中无法回避的难题,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必须破解的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推进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论述中,既强调“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又把“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放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的五个重大关系的首要位置,不仅表明了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中,协调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重大作用,也揭示了绿色发展对处理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重大关系的极端重要性。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是人与自然和...
2025 - 10 - 17
点击次数: 0
时代潮流浩浩荡荡,机遇总垂青奋进者。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阐明“不进则退”的道理,强调“当今世界,信息化发展很快,不进则退,慢进亦退”“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不进则退,慢进亦退”,既体现对前路绝非坦途的科学研判,也包含对发展进程中逆水行舟客观规律的深刻揭示。奋斗关乎发展存续,担当决定发展位势。无论是在个体实现生命价值的成长之路上,还是在一个国家实现富强的漫漫征途上,“不进则退,慢进亦退”都激励着每一位奋进者校准坐标、勇毅前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中的这句话,将天地运行不止的自然规律与君子修身立业的价值追求相贯通,揭示出“进”是事物存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邓析子》中言明“不进则退,不喜则忧,不得则亡,此世人之常”,宋代《朱子语类》中说“凡人不进则退也”。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在人类文...
2025 - 10 - 10
点击次数: 0
中华民族是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伟大民族。我国各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的辽阔疆域,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同书写了辉煌的中国历史,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共同培育了伟大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历史必然。——各民族血脉相融,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根基。各民族共同在中华大地上繁衍生息,有着千丝万缕的血缘亲缘关系,逐渐形成血脉相融、骨肉相连,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多元一体、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历史充分证明,中华民族是各民族长期交往交流交融的结果,各民族只有不断团结融合、自觉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才能拥有更美好的未来。——各民族信念相同,是中华民族缔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内生动力。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秉持“六合同风,九州共贯”、“天下大同”的理念,把大一统看作是“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义”。自秦统一中国后,无论哪个民族入主中原,都以统一天下为己任,都始终坚持...
关闭窗口】【打印
关注我们:
手机云网站:
分享至:
Copyright © 2020山东飞宏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