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
销售热线:18053720666     售后服务电话:4000-228-799
回到顶部

以劳动树德、增智、强体、育美

发布者:
发布时间: 2024-09-20

以劳动树德、增智、强体、育美

2024-09-20来源:光明日报作者:张茜

飞机维修、车身修理、汽车技术、精细木工、自主移动机器人、水处理技术、砌筑、烘焙、美发……刚刚在法国里昂闭幕的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上,中国代表团在全部59个项目中获得了36枚金牌,位居金牌榜、奖牌榜和团体总分首位。世界技能大赛每两年举办一次,被誉为“世界技能奥林匹克”,代表了职业技能发展的世界先进水平。参赛选手展现出来的高超技能水平,与近些年国家高度重视、积极开展劳动教育有着密切关系。

劳动是成长的必修课。在近日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着眼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和运用系统观念,正确处理支撑国家战略和满足民生需求、知识学习和全面发展、培养人才和满足社会需要、规范有序和激发活力、扎根中国大地和借鉴国际经验等重大关系。

劳动可以树德、增智、强体、育美,明确将劳动教育纳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要求之中,是党中央经过慎重研究的决定,也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据统计,2023年,全国有81.6%的中小学校建立了劳动教育清单,建成14.7万个校内外劳动教育实践场所。开展劳动教育的基础不断夯实,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参与度越来越高。

劳动是铸就品德的熔炉。“铁人”王进喜在石油会战的艰苦环境中喊出“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豪言壮语,为国家能源事业建立不朽功勋。焦裕禄带领兰考全县人民与“三害”展开顽强斗争,努力改变兰考面貌。他们的事迹是对劳动精神的最好诠释,彰显了艰苦奋斗、坚韧不拔、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无数平凡的劳动者同样用劳动诠释着高尚品德的深刻内涵。对青少年进行劳动教育,可以培养他们珍惜劳动成果、尊重劳动者的优良品质,让他们在汗水中感受生命,在奋斗中体验成长,在付出中领悟责任。

劳动是增长智慧的源泉。在古代中国,农耕文明的发展离不开劳动人民的智慧创造,二十四节气的总结、农作物生长规律的掌握、农耕工具的改进、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等,无一不是劳动人民在长期劳动实践中智慧的结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劳动形态更加多样,但劳动增智的本质并未改变。劳动教育旨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激发对未知的探索欲望,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浙江杭州学军中学海创园学校的“创客空间”里,学生们自己动手设计、制作机器人,学到了编程、机械、电子等多学科知识,不断试错、调整、优化,最终完成作品。劳动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发现新知,在解决问题中增长智慧。

劳动是强健体魄的途径。强健的体魄不仅可以通过参加体育锻炼获得,劳动也是强身健体的重要途径。现代医学研究显示,适量的体力劳动有助于预防多种慢性疾病,从而保持身体健康。此外,劳动中的挑战与成就能够激发人的积极情绪,减轻压力,促进心理健康。因此,将劳动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体系,教育引导青少年参与劳动,对于促进其强健体魄具有重要意义。在上海浦江第二中学的“绿色校园”项目中,由学生负责校园整洁和绿化维护等。学生们在校园劳动中增强了体质、提高了耐力、培养了责任感,身心健康水平得到提升。

劳动是培育审美的过程。劳动也是一种实践艺术,是一种美的创造过程。它使人按其审美塑造自然,将自然界的原材料转化为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而且具有审美价值的物品。劳动创造的美跨越时空,中国古代精美的瓷器制作便是典范。匠人们以泥土为基,经过揉泥、拉坯、上釉、烧制等多道工序,将普通的泥土转化为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的瓷器艺术品。这些瓷器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劳动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引导学生体验劳动的乐趣,发现劳动创造之美,从而培养他们对美的感悟力和审美情趣。开展劳动教育,可以使学生感受到自己双手创造出的美好世界,激发其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当前,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重视以劳动育美,让学生在亲身体验劳动艰辛的同时,感受劳动之美。在东华大学,手工旗袍制作、叶脉书签制作、餐饮制作、手工印染、“三星堆”3D打印设计、陶艺制作等课程,不仅使学生掌握了传统技艺,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更让他们在劳动创造中感受到了美的真谛。

劳动,是生命之根,是成长之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我们指明了新时代学校劳动教育的方向。让我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加强劳动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在劳动中树德、增智、强体、育美,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者系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东华大学基地研究员)



News / 推荐新闻 More
2025 - 10 - 17
点击次数: 0
时代潮流浩浩荡荡,机遇总垂青奋进者。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阐明“不进则退”的道理,强调“当今世界,信息化发展很快,不进则退,慢进亦退”“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不进则退,慢进亦退”,既体现对前路绝非坦途的科学研判,也包含对发展进程中逆水行舟客观规律的深刻揭示。奋斗关乎发展存续,担当决定发展位势。无论是在个体实现生命价值的成长之路上,还是在一个国家实现富强的漫漫征途上,“不进则退,慢进亦退”都激励着每一位奋进者校准坐标、勇毅前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中的这句话,将天地运行不止的自然规律与君子修身立业的价值追求相贯通,揭示出“进”是事物存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邓析子》中言明“不进则退,不喜则忧,不得则亡,此世人之常”,宋代《朱子语类》中说“凡人不进则退也”。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在人类文...
2025 - 10 - 10
点击次数: 0
中华民族是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伟大民族。我国各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的辽阔疆域,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同书写了辉煌的中国历史,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共同培育了伟大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历史必然。——各民族血脉相融,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根基。各民族共同在中华大地上繁衍生息,有着千丝万缕的血缘亲缘关系,逐渐形成血脉相融、骨肉相连,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多元一体、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历史充分证明,中华民族是各民族长期交往交流交融的结果,各民族只有不断团结融合、自觉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才能拥有更美好的未来。——各民族信念相同,是中华民族缔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内生动力。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秉持“六合同风,九州共贯”、“天下大同”的理念,把大一统看作是“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义”。自秦统一中国后,无论哪个民族入主中原,都以统一天下为己任,都始终坚持...
2025 - 09 - 29
点击次数: 0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8月份数据显示,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但同时,外部环境复杂严峻,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国内市场供强需弱,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其中,国内有效需求不足仍是制约当前经济发展的主要堵点,表现为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不足,消费需求不振,有效投资增长偏弱。为破解有效需求不足难题,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不少政策举措,也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有效需求迟迟不达预期。究其原因,消费作为经济中的慢变量,需要在社会分配、供给适配、民生保障、发展预期等因素共同作用下,逐渐而持续地释放动力,不会一蹴而就。生产和消费同处经济循环之中,抓消费完全可以借鉴抓生产的思路和经验。在抓生产方面,我们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我国用几十年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工业化历程,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制造业总体规模连续15年全球第一。在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四成以上产品产量全球第一。特别是...
2025 - 09 - 23
点击次数: 0
“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习主席在浙江工作时,在谈到个人理想与国家民族的共同理想时如此发问。答案是:“把它放到大海里去”。对于新排长来说,要适应全新环境、有效对接岗位,必须和大家打成一片,将自己这滴水融入到基层的海洋中去。“涉浅水者得鱼虾,涉深水者得蛟龙。”作为新排长,谁能在基层潜下心来工作,谁就能找到施展才华、释放能量的舞台;谁能真正读懂读好基层这本书,谁就能获得上下同欲、团结奋斗的力量。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新排长任职的命令在纸上,基层官兵的任命在心中。基层官兵认不认可、接不接纳、喜不喜欢,直接决定着新排长能否赢得“心上的任命”。有首歌唱得好:“我的祖国和我,像海和浪花一朵,浪是那海的赤子,海是那浪的依托……”新排长就好比一滴水、一尾浪,只有融入大海一般浩瀚的基层,上好基层这所“实践大学”,读好实践这本“无字之书”,才能把知识优势转化为能力优势,把工作热情转化为工作能力,以过硬的素质...
关闭窗口】【打印
关注我们:
手机云网站:
分享至:
Copyright © 2020山东飞宏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