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
销售热线:18053720666     售后服务电话:4000-228-799
回到顶部

坚持“两个结合”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

发布者:
发布时间: 2025-07-29

文化关乎国本、国运。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经验和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两个结合”,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不断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同时也指明了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根本途径,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结合”的理论内涵和内在逻辑,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两个结合”中实现新发展、取得新成就,筑牢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文化根基。

“两个结合”赋予中华民族思想和文化主动

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创造,文化创造的核心在人。只有掌握了思想和文化主动,中华民族才能以自信自立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赓续中华文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第二个结合’让我们掌握了思想和文化主动,并有力地作用于道路、理论和制度。”掌握了思想和文化主动,我们就能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将文化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

“两个结合”使我们具有了宏阔深远的历史视野。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走出来的,也是从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史中走出来的。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才能培育出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两个结合”巩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任何文化要立得住、行得远,要有引领力、凝聚力、塑造力、辐射力,就必须有自己的主体性。具备了文化主体性,中国共产党就有了引领时代的强大文化力量,中华民族就能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推进新时代的文化创新创造。“两个结合”揭示了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途径,使中华民族在精神文化领域由被动转为主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激活了中华文明的文化根脉,巩固了文化主体性。

“两个结合”揭示了推进理论创新的必由之路。理论是实践的先导。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需要以理论创新引领实践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个重大命题本身就决定,我们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坚守好这个魂和根,是理论创新的基础和前提,理论创新也是为了更好坚守这个魂和根。”只有坚持“两个结合”,有效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聚变为新的理论优势,才能为中国式现代化和新时代文化建设引路指向。

“两个结合”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创新空间

中华民族在坚守中传承中华文化,中华文化在薪火相传中不断涵养着中国人的精神气质,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能够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供有益借鉴。“两个结合”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既具有了文化传承的历史血脉,又具有了当代实践的时代底蕴,筑牢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根基,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广阔创新空间。

坚持“两个结合”,开辟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新境界。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正确思想指引。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坚持“两个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蕴含一系列重大创新观点,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加快建设文化强国提供了根本遵循。坚持“两个结合”,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新境界,我们就有了科学理论指引,就能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坚持“两个结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两个结合”使我们能够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挖掘、筛选、运用,坚守本根而又与时俱进,在守正创新中开拓前进,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长盛不衰的文化基因和思想精髓作为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有益滋养,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赓续中华文脉。

坚持“两个结合”,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中华文明自古就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实践证明,越包容,就越是得到认同和维护,就越会绵延不断;越开放,就越是得到丰厚文化滋养,就越会生机勃勃。“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激活了中华文明的包容性特质,使我们能够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的基础上,以更加自信自立的文化姿态汲取人类文明的一切有益优秀成果,融通中外、贯通古今,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同其他文化的交流互鉴中不断获得生命力、增强影响力。

坚持“两个结合”,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需要我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升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坚持“两个结合”的根本要求、准确把握“两个结合”的理论内涵,才能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中走向新的高峰。

坚守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有了科学理论的引路指向,就能把握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前进方向,既不封闭僵化,也不改旗易帜。要坚持“两个结合”,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优秀因子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创造植根中华大地、符合中国实际的新文化。

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滋养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生命。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并非偶然或巧合,而是因为其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存在高度契合性。相互契合才能有机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充实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生命。我们要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实现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飞跃,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

坚持魂脉和根脉的有机统一。文化是时代的缩影,是文明的结晶,最能体现一个民族的时代风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到重大历史关头,文化都能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为亿万人民、为伟大祖国鼓与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兴盛。“两个结合”指明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为我们充分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了方法途径。新征程上,我们要坚守好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深刻领悟“两个结合”的重要意义和内在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不断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呈现新气象、开创新局面,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来源于:学习强国

上一篇:无下一篇:无
News / 推荐新闻 More
2025 - 09 - 08
点击次数: 0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牺牲最多的民族解放斗争,也是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抗日战争的胜利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从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在这场正义和邪恶、光明和黑暗、进步和反动的大决战中,中国人民迸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凝聚力、战斗力,孕育形成了伟大抗战精神。伟大抗战精神源自中华儿女的浴血奋战、中华民族精神的全面升华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这是中国人民反抗侵略、抵御外侮的鲜明精神标识,也是激励中国人民浴血奋战、持久抗战的强大精神动力。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习近平总书记...
2025 - 09 - 01
点击次数: 0
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彼岸奋勇前进※习近平一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近代以来争取独立自由史册上可歌可泣的一页,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进程中饱经沧桑的一章。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使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这是“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争取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2014年7月7日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仪式上的讲话)二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中国人民对战争带来的苦难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对和平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纵观世界历史,依靠武力对外侵略扩张最终都是要失败的。这是历史规律。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并且希望世界各国共同走和平发展道路,让和平的阳光永远普...
2025 - 08 - 26
点击次数: 0
1947年3月下旬,毛泽东带领中共中央机关转战陕北途中,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纵队司令员任弼时向他汇报了一位小姑娘刘胡兰英勇就义的事迹,毛泽东问:“她是党员吗?”任弼时说:“是个优秀的共产党员,才15岁。”毛泽东深受感动,挥笔写下了“生的伟大,死的光荣”8个大字。刘胡兰出生在山西文水县云周西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小小年纪,便对黑暗的旧社会产生了强烈的不满。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山西人民开展救亡运动,文水县也成立了抗日民主政府。从此,刘胡兰开始逐步接触革命道理,懂得了一个人怎样才能活得有价值、死得有意义。她积极参加村里的抗日儿童团,和小伙伴一起为八路军站岗、放哨、送情报。有一次,八路军包围了敌军一个团,县妇女部长奉命组织民兵担架队支援前线。刘胡兰和几名妇女也要支前。部队首长劝她们:“前面正在打仗,很危险。”刘胡兰果敢地回答:“战士们都不怕,我们是女民兵,也不怕。”她们在前线表现得十分...
2025 - 08 - 21
点击次数: 0
为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引向深入,帮助全军官兵原原本本、全面系统学习领会习近平强军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强化维护核心、听从指挥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经中央军委批准,军委政治工作部组织编印《习近平论强军兴军(四)》,日前正式出版发行。中央军委近日发出通知,对全军学习使用作出部署,要求各级精心组织安排,把学习《习近平论强军兴军(四)》与学习《习近平论强军兴军》、《习近平论强军兴军(二)》、《习近平论强军兴军(三)》、《习近平强军思想学习纲要(2023年版)》等结合起来,持之以恒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注重联系新时代强军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感悟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更好掌握蕴含其中的道理学理哲理。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干部理论轮训、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和院校政治理论教学,要把学习《习近平论强军兴军(四)》作为重要内容,列入学习计划,在学懂弄通做实上...
关闭窗口】【打印
关注我们:
手机云网站:
分享至:
Copyright © 2020山东飞宏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