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际社会对全球文明倡议的认知逐步提升,不断推动其由理念转化为实践。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文明交流互鉴对话会、尼山世界文明论坛、“金砖国家文明对话”系列活动吸引了全球各国政要、学者和智库代表的广泛关注,为各国提供交流对话的平台,增进相互了解、促进共同进步。经中国倡导,联合国将每年6月10日设立为“文明对话国际日”,不仅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也为实现更具包容性的现代化奠定基础,将和合共生的文明智慧转化为全球治理方案。尽管全球文明交流内容更加丰富,交往形式更加多样,各主体各领域潜能得到不断激发,但是这一倡议还存在国际关注度有待提升、传播主体亟待丰富、国际认同度差异显著等挑战,迫切需要拓宽国际传播的思路和路径。
首先,全球文明倡议的国际关注度亟待提升。相比于“一带一路”倡议,国际公众对全球文明倡议的关注度还不高。“谷歌趋势”分析显示自2023年3月至今,国际公众对全球文明倡议的搜索量较低。以“Global Civilization Initiative or GCI”为关键词,以2023年3月15日至2025年5月5日为时间段,通过谷歌搜索引擎进行新闻搜索,共获得与全球文明倡议相关的新闻548条,其中87条为中国主流媒体发布;通过谷歌搜索引擎进行网页搜索,共获得全球文明倡议相关的信息1460条,其中386条为中国信息源发布。
其次,全球文明倡议国际传播的主体以中国主流媒体为主,国际主流媒体参与度较低,亟待拓展国际传播新路径。在道琼斯旗下Factiva数据库,以“Global Civilization Initiative or GCI”为搜索关键词,以2023年3月15日至2025年5月5日为时间段,共获得全球文明倡议相关信息4544条,其中来源于中国媒体、中国企业和中国政府的信息共4407条,表明当前全球文明倡议国际传播仍以中国官方为主要信息来源,主要依赖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新华社、《中国日报》等主流媒体。由于美西方国家对中国主流媒体的限禁,全球文明倡议的国际影响力仍有限。例如,2024年CGTN的全球社交媒体粉丝量(1.39亿)与BBC(1.28亿粉丝)、CNN(1.2亿粉丝)大体相当,但与粉丝的互动率却远低于后两者。
再次,国际社会对全球文明倡议的认同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全球南方国家的认同度较高,欧美国家相对缺乏认识且带有偏见。多个研究机构的受众调查显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全球南方国家对全球文明倡议的认同度较高。2025年1月,环球时报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国际形象全球调查报告》显示,大多数国外受访民众认同中国是全球南方的一员,仅4%持相反看法。有明显更高比例希望中国推动全球南方国家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守护文明多样性、促进经济合作、提升国际话语权。这一调查涵盖各大洲代表性国家及所有G20国家、金砖国家、东盟国家,调查对象涉及14个发达国家和32个发展中国家。但欧美国家的民调显示,欧美民众及一些学者对全球文明倡议缺乏了解,甚至带有明显的意识形态偏见。2024年全球智库“青年外交官”(Young Diplomats)报告称,一些西方学者认为全球文明倡议强调中国以国家为中心的价值观与西方自由主义价值观之间的分歧,将这一分歧视为一种值得保护的文化差异。
最后,全球文明倡议不仅在国际传播实践中受西方舆论霸权影响,而且在学术研究领域受到“文明冲突论”等西方知识体系的掣肘。在全球三大学术索引之一的WOS数据库中的科学引文索引系统分别检索“Global Civilization”(全球文明)和“Clash of Civilization”(文明冲突),2023年3月至2025年5月,前者的研究文献有42篇,后者的研究文献有75篇。究其原因,除了中国的国际话语权不足、国际传播渠道受限等,美西方长期对其他文明存在的偏见与刻板印象也是重要原因。鉴于此,迫切需要探索新的国际传播路径,以更精准的传播策略提升全球文明倡议的国际影响力和认同度。【文章节选于《当代世界》2025年第7期《国际传播视域下的全球文明倡议》,注释略;本文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共产党形象全球传播与认同研究”(项目批准号:21&ZD314)的阶段性成果;作者系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院长、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来源于:学习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