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
销售热线:18053720666     售后服务电话:4000-228-799
回到顶部

以伟大抗战精神凝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力量

发布者:
发布时间: 2025-09-08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牺牲最多的民族解放斗争,也是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抗日战争的胜利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从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在这场正义和邪恶、光明和黑暗、进步和反动的大决战中,中国人民迸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凝聚力、战斗力,孕育形成了伟大抗战精神。伟大抗战精神源自中华儿女的浴血奋战、中华民族精神的全面升华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这是中国人民反抗侵略、抵御外侮的鲜明精神标识,也是激励中国人民浴血奋战、持久抗战的强大精神动力。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凝结着中华民族矢志复兴的历史夙愿,是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奋斗的最大公约数,只有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才能梦想成真。要从伟大抗战精神中汲取砥砺前行的奋进力量,深深植根于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凝心聚力、迎难而上,不断夺取事业发展新胜利,续写中华民族发展新辉煌。

以伟大抗战精神牢中国人民理想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心有所信,方能行远。”面向未来,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尤其要筑牢理想信念根基,激发矢志奋斗伟力。

坚定的理想信念,既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亦是凝聚中国人民团结御侮、赢得抗战胜利的强大精神源泉。在日寇铁蹄肆虐、山河破碎的至暗时刻,中国人民从未屈服于奴役与黑暗,而是以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追求民族解放的光明未来。历史证明:信念铸就脊梁,理想赋予力量。要汇聚起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伟力,必须筑牢全体人民的理想信念根基。

一方面,要引导人民深刻感悟伟大抗战精神所彰显的理想信念伟力。在抗日战争的壮阔史诗中,赵一曼凛然不屈、受尽酷刑;狼牙山五壮士血战至弹尽粮绝,慨然赴死;八位女战士为掩护战友,战斗至最后一刻,毅然投江殉国。这些闪耀着理想信念的英雄壮举,正是信仰信念磅礴伟力的生动诠释。因此,必须强化抗战历史教育,引导人民深切体悟其中蕴含的理想信念伟力,铸就坚不可摧的精神基石。另一方面,要引领人民树立崇高而坚定的理想信念。经过艰苦卓绝的抗战洗礼,党的崇高理想信念,已从共产党人的精神旗帜,熔铸为引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精神支柱。崇高坚定的理想信念,关乎个人价值实现,更决定国家前途命运。奋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必须引导人民深切体认红色政权、新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来之不易,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从而筑牢理想信念,凝聚起无坚不摧、战无不胜的力量。

以伟大抗战精神强化中国青年强国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青年寄予深切厚望,殷切嘱托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回望八十年前,伟大先驱们保家卫国、浴血奋战的丰功伟绩已镌刻在民族记忆深处,彪炳史册。今天,历史的接力棒郑重交到朝气蓬勃、肩负未来的新时代中国青年手中。赓续荣光,担当重任,新时代青年必须自觉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不断强化强国兴邦的历史担当与时代使命。

一方面,要在青年一代心中厚植家国情怀。作为中华民族世代赓续的精神基因,家国情怀早已融入中华儿女的血脉深处。回望抗战烽火,面对日本军国主义的野蛮侵略,无数先驱挺身而出,于枪林弹雨中浴血奋战,不惜以生命为代价,誓死捍卫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以“疾风劲草”之坚韧、“烈火真金”之纯粹,彰显了对祖国和人民的赤诚大爱,扛起了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历史担当。个人的发展、家庭的幸福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始终紧紧联系在一起。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薪火相传者,青年一代生逢其时,必须从革命先辈在战争年代淬炼出的伟大抗战精神中汲取力量,涵养家国情怀,把自己的人生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洪流中,谱写青春赞歌。另一方面,要锤炼青年一代担负强国使命的品德修为。处于人生“拔节孕穗期”的青年,必须将锤炼高尚品德作为立身之本、成才之基。伟大抗战精神所蕴含的爱国情怀、民族气节、英雄气概和必胜信念,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传承这份精神财富,要引导青年胸怀家国、志存高远,明辨是非、坚守立场,勇于担当、攻坚克难,百折不挠、笃行不怠,持续激发青年勇于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使其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以伟大抗战精神激励中国人民实干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历史画卷总在砥砺前行中铺展,时代华章必由接续奋斗来写就。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需以伟大抗战精神为强大动力,激发中国人民的实干奋斗热情,从而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脚踏实地地干,雷厉风行地干,掷地有声地干,干在实处,干出实效。

一方面,要激发全国人民投身伟大事业的热情。八十年前,广大中华儿女满腔热血,以血沃土,不畏牺牲,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奏响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序曲,为伟大抗战精神注入了处在民族危亡年代中国人民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八十年后的今天,我们拥有更加广阔的舞台,比以往更有可为、更能有所为。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是一场薪火相传、接续奋斗的“接力跑”,要以伟大抗战精神激发全民族投身伟大事业的热情,激励我们在激烈的竞争中潜心学习、锤炼过硬本领,勇于破旧立新、矢志奋勇争先,以真才实学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党和人民的辉煌业绩。另一方面,要增强全国人民开拓进取、砥砺前行的勇气。烽火连天的抗战年代,中国共产党人前仆后继、舍生忘死,屹立在救亡图存的最前线,在无数次的斗争中,团结带领中国人民,鼓足斗争的勇气,书写了“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英雄史诗。新时代新征程,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的伟大创举,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前进道路不可能一马平川,必定会有艰难险阻,可能遇到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十几亿数量级人口的国家迈入现代化国家行列,意义之重大足以载入史册,任务之艰巨超过任何国家,没有现成的模板、照搬的方案,必须开创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发展战略、发展方式。接过历史的“接力棒”,新时代的奋斗者更需厚植血战到底、不畏强暴的英雄基因,增强开拓进取、砥砺前行的胆识与锐气,奋力做到敢闯敢试、苦干实干、善作善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将铸就新的辉煌。

(作者分别为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News / 推荐新闻 More
2025 - 10 - 24
点击次数: 0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推动绿色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指明了方向,也对即将进入“十五五”时期的改革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绿色发展: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良性互动的必然选择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是世界现代化发展中无法回避的难题,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必须破解的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推进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论述中,既强调“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又把“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放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的五个重大关系的首要位置,不仅表明了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中,协调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重大作用,也揭示了绿色发展对处理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重大关系的极端重要性。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是人与自然和...
2025 - 10 - 17
点击次数: 0
时代潮流浩浩荡荡,机遇总垂青奋进者。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阐明“不进则退”的道理,强调“当今世界,信息化发展很快,不进则退,慢进亦退”“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不进则退,慢进亦退”,既体现对前路绝非坦途的科学研判,也包含对发展进程中逆水行舟客观规律的深刻揭示。奋斗关乎发展存续,担当决定发展位势。无论是在个体实现生命价值的成长之路上,还是在一个国家实现富强的漫漫征途上,“不进则退,慢进亦退”都激励着每一位奋进者校准坐标、勇毅前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中的这句话,将天地运行不止的自然规律与君子修身立业的价值追求相贯通,揭示出“进”是事物存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邓析子》中言明“不进则退,不喜则忧,不得则亡,此世人之常”,宋代《朱子语类》中说“凡人不进则退也”。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在人类文...
2025 - 10 - 10
点击次数: 0
中华民族是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伟大民族。我国各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的辽阔疆域,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同书写了辉煌的中国历史,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共同培育了伟大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历史必然。——各民族血脉相融,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根基。各民族共同在中华大地上繁衍生息,有着千丝万缕的血缘亲缘关系,逐渐形成血脉相融、骨肉相连,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多元一体、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历史充分证明,中华民族是各民族长期交往交流交融的结果,各民族只有不断团结融合、自觉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才能拥有更美好的未来。——各民族信念相同,是中华民族缔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内生动力。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秉持“六合同风,九州共贯”、“天下大同”的理念,把大一统看作是“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义”。自秦统一中国后,无论哪个民族入主中原,都以统一天下为己任,都始终坚持...
2025 - 09 - 29
点击次数: 0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8月份数据显示,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但同时,外部环境复杂严峻,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国内市场供强需弱,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其中,国内有效需求不足仍是制约当前经济发展的主要堵点,表现为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不足,消费需求不振,有效投资增长偏弱。为破解有效需求不足难题,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不少政策举措,也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有效需求迟迟不达预期。究其原因,消费作为经济中的慢变量,需要在社会分配、供给适配、民生保障、发展预期等因素共同作用下,逐渐而持续地释放动力,不会一蹴而就。生产和消费同处经济循环之中,抓消费完全可以借鉴抓生产的思路和经验。在抓生产方面,我们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我国用几十年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工业化历程,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制造业总体规模连续15年全球第一。在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四成以上产品产量全球第一。特别是...
关闭窗口】【打印
关注我们:
手机云网站:
分享至:
Copyright © 2020山东飞宏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