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
销售热线:18053720666     售后服务电话:4000-228-799
回到顶部

平淡里看精彩 静默里品生动

发布者:
发布时间: 2023-05-04

 

  生活中有许多事情,我们不能改变,但我们可以尽力而为。也许人生中有许多情形,我们无力而为,但我们可以用心对待。无论艰难还是曲折,不论悲伤还是痛苦,我们都不能失去信心,放弃心中的信念。面对人生种种,尽力了用心了,即使达不到心中的愿望,我们也无怨无悔。

  因为有过努力,有过追求生命与岁月一起变得深沉,变得优雅而美丽。 明白太多不好,不明白又不行。做得到难得糊涂,就把真心丢了,做不到糊涂难得,就自己糊涂了。其实,人这一生真的不必太较真,苦了自己,怨了别人,如此束缚心情,倒不如轻装而行,学着做自己。并优雅地放手一些不属于你的东西,坦然面对自己,安然于生活里本该有的颜色,在平淡里看见精彩,在静默里的品味生动。顺其自然就是最好的方式,随事随缘,随心随愿,简单轻松,来去自如。

  是情总会伤人,是人总有伤心,情与情总是牵心的,心与心总是关情的。每一份感情都是连心的,每一滴泪水都是含情的。不论男人或女人,渴望的都是真情,不管大人或小孩,期望的都是真心。动情了女人也会在意,男人也会哭泣,伤心了小孩也会生气,大人也会流泪。情不能假,心不能伤,无论是谁,对事对人,都应真诚,处人处事,都要真情。伤人势必伤己,伤情势必伤心,诚实善良,永远都是一种美好行为。这一生总要遇到许多人,碰到许多情,有的人带给你欢欣,有的人带给你伤心。

  不论开心还是伤心,都会牵心关情,谁也不知道,相逢是情淡还是情浓,相处是欢欣还是伤情。生活的过程中慢慢理解,渐渐感应,你才知道谁对你真诚,谁对你虚情。风雨人生,走过才知道,经过才明白,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人生,珍惜那些刻骨铭心的,远离那些伤心痛苦的,或许你能安心而顺心。

  并不是喜欢就能接近,厌恶就能远离。生活中的我们,远没有这样幸运,也没有这般好运。也许,讨厌的正是你要接近的,喜欢的却是你要远离的。生活就是这样无情,人生就是这样无能,学会接受远不如懂得宽容,懂得适应远不如学会包容。生活的空间,不是由厌恶扩宽的,人生的领地,却是从喜欢扩展的。

  懂得宽容,你的空间慢慢延伸,学会包容,你的领地渐渐扩充。不论喜欢与厌恶,都需要你的宽容与包容,以此美好你自己的人生。生命中,总有一些场景让我们怀念,让我们思念。虽然有些已经不再,有些已经难见,但我们还是会深情地回忆。或许生活就是如此,打动我们心灵的,有时就是一些过往的旧事,过去的旧情。我们在回味的时光中,慢慢感受那份真诚,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纯真友情,懂得感恩,学会更好感谢人生,愉快生存。

  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让我们明白,人生需要一个好的心态。得意时告诉自己,谦受益,满招损,人生最忌张狂,那些浅尝则傲,暂获则骄的行为,终是一种自毁的心理。失意时警示自己,不能沉沦,不能消极,人生最怕消沉,那些挫则不起,败则自弃的行为,终是一种自卑的心理。人生的进退,生活的好坏,有时取决于我们的心态,努力是一种结局,放弃也是一种结局。只是不同的心境,有着不同的结果,你笑天是蓝的,你哭天是阴的。学会生活,需要一个好的心态,走好人生,需要一个好的心境,心态有时决定着生活的成败。

  快乐是一种情趣,一种心态,一种积极的姿态。快乐之人积极乐观,充满热情,充满信心。不管遭遇挫折还是经受失败,快乐者露出的都是微笑,都是自信。心因快乐而明快,情因快乐而愉快,生活难免忧愁,不免伤痛。既然许多事情不能改变,那就学会在平淡里看精彩,静默中品生动,快乐不是无忧没痛,而是能想明看开,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生命中的不快!

 

News / 推荐新闻 More
2025 - 08 - 05
点击次数: 0
阅读提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常怀远虑、居安思危,保持战略定力和耐心,‘致广大而尽精微’”。“致广大”强调谋划时登高望远、统揽大局,“尽精微”要求操作中细致精当、积微成著。“致广大而尽精微”是成事之道,也是保持历史耐心的实践遵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保持历史耐心”。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十四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发展途径和推进方式也必然具有自己的特点。我们始终从国情出发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既不好高骛远,也不因循守旧,保持历史耐心,坚持稳中求进、循序渐进、持续推进。”在2025年7月14日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工业化进程,西方走了几百年,而我们只用了几十年。深层次看,我们工业化的短板还很多,要花时间去补。城镇化也是这样,不能面子可以、里子不行,不要...
2025 - 07 - 29
点击次数: 0
文化关乎国本、国运。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经验和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两个结合”,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不断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同时也指明了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根本途径,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结合”的理论内涵和内在逻辑,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两个结合”中实现新发展、取得新成就,筑牢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文化根基。“两个结合”赋予中华民族思想和文化主动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创造,文化创造的核心在人。只有掌握了思想和文化主动,中华民族才能以自信自立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赓续中华文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第二个结合’让我们掌握了思想和文化主动,并有力地作用于道路、理论和制度。...
2025 - 07 - 21
点击次数: 0
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习近平一我们的事业是向世界开放学习的事业。关起门来搞建设不可能成功。我们要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动摇,不封闭、不僵化,打开大门搞建设、办事业。(2012年12月5日在同外国专家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二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上。过去10年,中国全面履行入世承诺,商业环境更加开放和规范。中国将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中国的大门将继续对各国投资者开放,希望外国的大门也对中国投资者进一步敞开。我们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保护主义,愿通过协商妥善解决同有关国家的经贸分歧,积极推动建立均衡、共赢、关注发展的多边经贸体制。(2013年4月8日在同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的中外企业家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三要准确把握经济全球化新趋势和我国对外开放新要求。改革开放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发展不断...
2025 - 07 - 14
点击次数: 0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财政工作,《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中多篇著作对此作出深刻论述。比如,《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指出:“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指出:“从治本的角度看,要加快财税体制改革,建立合理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完善地方税体系”;等等。这些重要论述,为我们推动财政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当前,我们正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加快建构中国自主的财政知识体系。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引,将建构中国自主的财政知识体系这项系统工程落实、落细,首先应围绕具有前置意义的基础性、方向性问题进行系统思考、作出系统谋划。根本之道:坚持“两个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
关闭窗口】【打印
关注我们:
手机云网站:
分享至:
Copyright © 2020山东飞宏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