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也许无法做到完美,但我们一直走在通往完美的道路上
发布者:
发布时间:
2019-10-14
 中国人信仰一句话:“说你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行也不行。”这是长期以来官本位意识所残留的影响。确实,在权力至上的年代,一个人的成功,往往取决于是否遇到贵人,然而这世界上的贵人也就那么几个,不是你说想遇到,就能遇到的。社会的进步,应当让人拥有更多的空间,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证明自己能行。 或许是这种思想的残留,很多人都会抱怨怀才不遇,却从来不去思考一下,你之所以不行,是不是还有其他的原因? 在我的工作中,往往需要面对的事情就是把不行的事情做到行。有些时候是需求太过复杂,现有的技术无法完美实现,有些时候是需求太过紧迫,无法按时完成。 面对难题,很多人选择的回答是:“这个太难了,不行。”我通常给出的答案是:“这个方案不行,想想有没更好的解决方案。”同样是不行,有的人是直接把本应是自己的机会给拒绝了,有些人则是通过把不行变成可行,从而展现了自己。在行与不行之间,并非只有yes和no两个答案,有些时候,如果我们愿意去思考,把难题细分,哪些部分是可行的,哪些部分是不行的,通过不断的细化,不断的思考,也许,难题就引刃而解了。 相反,有一些看起来比较容易可行的方案,很多人会轻轻松松不加思考的说:“这个没问题,马上就能解决。”结果因为轻视问题的难度,思考不全,把本来可行的都做的不行了。对此,再简单的需求,我都会问一句:“是否已经把问题思考清楚了,还有没有遗漏的地方。”当系统越来越庞大,业务越来越复杂的时候,我们如果没有对业务的全面理解,对系统的整体把控,很容易就出现因为很小的地方没有思考周全,导致影响了全局。 再往大一点思考,互联网发展实在是太快了,往往昨天还行的,今天就变得不行,今天不行的,明天又行了……身处一个快速发展的行业,我们应当有一颗时刻反省的心,不断的去拥抱新的变化。 我们做过很多看似不行失败的功能,但正是这些在某个阶段看似失败的东西,为我们积累下来一些经验,在往后的日子里,为成功奠定基础。 我常对兄弟们说:“我们就是一个快速试错的团队,90%的工作,就是尝试寻找正确的方案,看似这些尝试是一些无用功,如果你真的不去从这些尝试中总结出一些东西,它就真的一点用处都没有了,但如果你去理解了这些尝试背后的东西,寻找到正确的方向,那它就是无价的。” 我很喜欢这样的氛围,大家都愿意去尝试,不会因为失败而互相指责,你行还是不行,取决于你自己,我们也许无法做到完美,但我们一直走在通往完美的道路上。 |
2025
-
11
-
24
点击次数:
0
邓中夏1894年10月5日出生于湖南省宜章县邓家湾村。是我党早期的一位卓越领导人和杰出的工人运动领袖,又是我党的一位重要理论家和学者。1933年5月15日在上海法租界邓中夏不幸被捕,被叛徒供出了真实身份。在狱中,他以一个共产党员的钢铁意志挺住了敌人的残酷摧残。监狱地下党支部通过难友对邓中夏说:“同志们很关心你,你有什么打算?”邓中夏听后激动地说:“请你告诉大家,就是把邓中夏的骨头烧成灰,邓中夏还是共产党员。”他给同志们上党课,讲马列主义,讲共产党员的理想和气节,讲工人运动。他在自己生命的最后时刻,给党中央写了一封信,深情地说:“同志们,我快要到雨花台去了,你们继续努力奋斗吧!最后胜利终究是我们的!”1933年9月21日的黎明,邓中夏从容地穿好衣服,大声高呼“打倒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万岁!”“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向刑场走去。临刑前,宪兵问“你还有话吗?”邓中夏回答:“对你们当兵的人,...
2025
-
11
-
18
点击次数:
0
历史长河奔涌。从烽火硝烟里走来的人民军队,一路披荆斩棘、奋勇前行,用一次次伟大的行军,验证着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一支军队的存续与发展,系于其核心能力的强弱;一支军队的价值与荣光,源于其履行使命的质效。时代浪潮激荡。进入新时代,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建设同我国国际地位相称、同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人民军队,成为时代赋予的紧迫课题。“军队是要准备打仗的,一切工作都必须坚持战斗力标准,向能打仗、打胜仗聚焦。”统帅的号令如黄钟大吕,激荡三军,深刻指明了军队的根本职能和建设的根本指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反复强调要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向全军发出“胜战之问”“价值之问”“本领拷问”,有力推动各级把工作重心归正到备战打仗上来。青山巍巍,见证人民军队的辉煌过往;征途漫漫,呼唤新时代的铿锵步伐。当前,征途如虹的百年行军走到了最紧要、最吃劲的时...
2025
-
11
-
14
点击次数:
0
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广大党员、干部,要经常“重温革命烈士的家书”“讲好抗战故事,把伟大抗战精神一代代传下去”。抗战家书是对抗日战争的历史见证,它们以一个个独特视角展现了中华民族14年艰苦卓绝的抗战历程,饱含着对侵略者的满腔怒火、对祖国的赤诚热爱、对和平的深切向往、对亲人的无限牵挂。在抗日战争中,340万壮士慷慨出川,4000余万巴蜀儿女勇毅不屈支援抗战。他们的家书展现着四川人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以及“敌军一日不退出国境,川军则一日誓不还乡”的坚定信念,是伟大抗战精神的真实写照。家书饱含着坚定勇毅的使命担当。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侵占我国东北。来自内江市的周平民、周健民兄弟一起参加了“上海青年自愿决死抗日救国团”,两人携手赴东北抗日前线。他们联名给父母写信,陈述报国之志,勇担救国使命。赵一曼以血肉之躯忍受了敌人惨无人道的折磨,临终前给儿子留下遗言:“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
2025
-
11
-
07
点击次数:
0
某部在盘点今年的工作成绩时,发现各种各样的“第一”拿了不少,但与备战打仗直接相关的反而数量有限。他们结合当前正在深入开展的政治整训,提出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想一想,哪些“第一”不争反而有利于提高战斗力?“见第一就争,见红旗就扛”,是部队耳熟能详的口号。我们需要这种你追我赶、奋勇争先的精神。正如朱德同志所说:“部队中人人精神振奋,你也想立功,我也想立功,这样就会打胜仗。”然而,所争之“第一”、所扛之“红旗”,必须是对战斗力有贡献的“第一”。如果不看是否有助于提高战斗力,这也想问鼎、那也想夺魁,最终可能是“锦旗一屋子,奖牌一桌子,战斗力建设还是老样子”。《淮南子》中讲,“逐鹿者不顾兔”。这句话启示我们,当一个人眼中盯着那些小的、次要的事情时,反而会错失最重要的目标。“有心雄泰华,无意巧玲珑。”每个单位的资源是有限的,每名官兵的精力也是有限的。鸟儿的翅膀缚上黄金,注定不会飞得太高;军人为无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