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
销售热线:18053720666     售后服务电话:4000-228-799
回到顶部

“做到”了才算“知道”

发布者:
发布时间: 2021-03-31

一个道理很容易被人知道,做到的人却寥寥无几。从“知道”到“做到”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人人都知道锻炼身体有益健康,可坚持不住;都应该多看点书,可就是看不下去;知道许多道理,就是没有办法亲身做到;知道这样对待孩子不好,就是控制不住要这么做……

 
  其原因之一是,我们内心认为“知道”就应该“做到”,做不到就是不对的;自己知道就是对的,并要求别人也这样做。经常听到一句话:“你明明知道会这样,为什么还这么做?”说此话的人一厢情愿地认为,此道理是真理,为何还有人做不到。为他人寻因,却忘记他人不是自己,你认为的不是我以为。
 
  凭添烦恼。这就涉及到第二个原因,因为我们并不真相信“知道”的那个东西。如何说服他相信?经验告诉我说服不了,只要不在行动表现,口头上的认同都不算数。除非他内心愿意相信,你说的正好符合他常用思路,不然白费口舌与力气。佛家都讲一个“悟”字,灌输大道理没用,自身不醒悟,就不会反思,就没有改正和做到。
 
  还一类人,属于行动懒惰的。他们头脑知道了,可没有亲身参与其中,就不算真正的“知道”,就算知道也是偏面的知道。女儿字迹潦草,我常和她强调字迹清楚的重要性,她每次都说知道了,可字还是老样子。我问她原因,她说知道写字清楚的重要性。我说你不知道,你看你写的字,这充分说明你不知道。知道做不到就是不知道。其实他们若有足够的行动力和意志,是离“知道”最近的一部分人。
 
  正如罗翔老师所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从‘知道’到‘做到’的距离。好比可以轻易抬头望月,登月却不是一抬头的事儿,而是整个人类族群的大事。
 
那么如何通过行动达到真正的知道呢?
 
  曾国藩有言予吾辈,一起共勉吧。——天下事知得十分,不如行得七分;先静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
 
  即天下之事,与其空说到十分,还不如实做到七分。知道一句,就做一次, 这就是实力践行的功夫,就是“知行合一”的道理!学习最不靠耍小聪明,那是自欺。
 
  先静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便做之。任何事,都不可能有十足的把握,可以再思考一下,看一看,好好考虑有没有合适的时机,只要有五六分的把握,就可以实施了。虽说只有五六分的把握却要尽十分的努力和坚持,可能只有五六分的收成,也可能有十分的惊喜。
 
  遇到棘手事情,越是此时越需要耐得住,不要硬碰硬,避其锋芒,心平气和或许能达到“以静制动、以柔克刚”的效果。先静一下、观察一下,等一等、看一看、瞧一瞧吧,静静的等待着时机,时机到了,抓住时机,难题就能迎刃而解了。
 
  人一生唯有把自己与学习紧密联系起来,才能远离空虚感、无力感。远离“道理知道得越多,越迷茫”,对于你我来说最重要的“知道”就是对自己的“知道”,不管你知道多少道理,懂得多少知识,有多少经验与资历,如果不能跟自己的行动产生连接,那些“知道”永远与你无关。


News / 推荐新闻 More
2025 - 10 - 10
点击次数: 0
中华民族是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伟大民族。我国各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的辽阔疆域,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同书写了辉煌的中国历史,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共同培育了伟大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历史必然。——各民族血脉相融,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根基。各民族共同在中华大地上繁衍生息,有着千丝万缕的血缘亲缘关系,逐渐形成血脉相融、骨肉相连,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多元一体、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历史充分证明,中华民族是各民族长期交往交流交融的结果,各民族只有不断团结融合、自觉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才能拥有更美好的未来。——各民族信念相同,是中华民族缔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内生动力。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秉持“六合同风,九州共贯”、“天下大同”的理念,把大一统看作是“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义”。自秦统一中国后,无论哪个民族入主中原,都以统一天下为己任,都始终坚持...
2025 - 09 - 29
点击次数: 0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8月份数据显示,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但同时,外部环境复杂严峻,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国内市场供强需弱,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其中,国内有效需求不足仍是制约当前经济发展的主要堵点,表现为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不足,消费需求不振,有效投资增长偏弱。为破解有效需求不足难题,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不少政策举措,也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有效需求迟迟不达预期。究其原因,消费作为经济中的慢变量,需要在社会分配、供给适配、民生保障、发展预期等因素共同作用下,逐渐而持续地释放动力,不会一蹴而就。生产和消费同处经济循环之中,抓消费完全可以借鉴抓生产的思路和经验。在抓生产方面,我们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我国用几十年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工业化历程,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制造业总体规模连续15年全球第一。在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四成以上产品产量全球第一。特别是...
2025 - 09 - 23
点击次数: 0
“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习主席在浙江工作时,在谈到个人理想与国家民族的共同理想时如此发问。答案是:“把它放到大海里去”。对于新排长来说,要适应全新环境、有效对接岗位,必须和大家打成一片,将自己这滴水融入到基层的海洋中去。“涉浅水者得鱼虾,涉深水者得蛟龙。”作为新排长,谁能在基层潜下心来工作,谁就能找到施展才华、释放能量的舞台;谁能真正读懂读好基层这本书,谁就能获得上下同欲、团结奋斗的力量。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新排长任职的命令在纸上,基层官兵的任命在心中。基层官兵认不认可、接不接纳、喜不喜欢,直接决定着新排长能否赢得“心上的任命”。有首歌唱得好:“我的祖国和我,像海和浪花一朵,浪是那海的赤子,海是那浪的依托……”新排长就好比一滴水、一尾浪,只有融入大海一般浩瀚的基层,上好基层这所“实践大学”,读好实践这本“无字之书”,才能把知识优势转化为能力优势,把工作热情转化为工作能力,以过硬的素质...
2025 - 09 - 16
点击次数: 0
长城,跨越两千年,纵横四万里,宛如一条巨龙,横亘在中国北方辽阔大地,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之一。《长城保护条例》施行15年来,6000多名保护员成为长城保护最前线的主力,沿线15省(区、市)深入挖掘长城文化内涵,推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科技赋能长城保护,在“活化”传承中,长城脚下一座座古村落告别贫困,古老长城也焕发新的生机。2021年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长城被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为世界遗产保护管理示范案例。壮大万里长城新“护卫队”初冬,一场降雪后,河北省秦皇岛城子峪长城内外银装素裹,66岁的张鹤珊像往常一样,在这里巡护长城。张鹤珊家住秦皇岛市海港区城子峪村。1978年,23岁的张鹤珊踏上了守护长城之路,一把大镰刀、一只蛇皮袋是他巡护长城的“标配”。43年来,他几乎每天都要在长城上走40里山路,劝走过放羊倌,“吓”跑过偷砖人,记录了20多万字的长城笔记……“降雪后,长城...
关闭窗口】【打印
关注我们:
手机云网站:
分享至:
Copyright © 2020山东飞宏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