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
销售热线:18053720666     售后服务电话:4000-228-799
回到顶部

把困难精进成简单,离成功也就不远

发布者:
发布时间: 2020-05-04

把困难精进成简单,离成功也就不远

 把困难精进成简单,离成功也就不远

  1

  大年初一晚,我们一家人在厨房进进出出,打算好好包顿团圆饺子。

  按以往的习惯,准会都包成月牙形状,但那天,表弟灵机一动,提议大家现学现用,看视频学操作,比比谁能包出最鲜活可爱的麦穗饺子。

  这么有意思的家庭活动,很快就被全票通过,大家伙随即四散开来,纷纷上网学习教程。因为视频几乎都只有一分多钟,所以两三遍后,每个人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待饺子皮、饺子馅整装完毕,我们就开工了。

  原以为视频里如此简单的操作,真正到了手中,却变得尤为困难。五个不到,表弟就已经偃旗息鼓,没了当初提议时的兴致勃勃;十个封顶,不灵活的手劲儿,让表弟再犯了难,默默放下了手中的“残次品”。

  老妈这边,倒是一直沉得住气,一个接一个的,练习着捏法,精进着手劲儿。

  大概从第28个起,老妈包出的麦穗饺子,已经有了比较好的看相,只在花边的处理上,还不是特别到位。再次温习视频后,她像是得了诀窍一般,只随手一捏,成形的便是精品麦穗饺子。

  这让一旁干瞪眼的我们,都十分羡慕,直抱怨自己手上功夫不行,继而纷纷退下战线,改回熟悉的做法,包起了手法简单的月牙饺子。

  饭桌上,看着灵动可爱的麦穗水饺,大家伙又是一顿感叹:这麦穗饺子也太难学了吧!

  一旁坐定的老妈却否认了一众看法,并道出了其中的要义:

  不把困难精进成简单,就永远觉得它难;要把困难精进成简单,就得丢掉一时半会的热情,不畏难地坚持、不怕累地重复。

  后来我们又试着包了一次,果真如老妈所言,克制住做不好便想逃避、想放弃的心情,继续做下去,不久大家伙就都包的有模有样了。

  所以说,如果30个之前,包成包不成看的是悟性或天分,那30个以后,靠的就是不畏难的勇气,以及把困难精进为简单的毅力。

  2

  朋友阿京是个敢想敢做的人。

  去年,他租下了一家门面房,打算装修一下开个餐厅。后来与软装公司及施工方联系后,发现成本太高,于是当机立断,要自学室内设计,为自己理想中的餐厅努力。

  可是刚从网上找来了课程,他就发现自己根本不懂那些名词,比如色相、饱和度这些。光是认真学完第一节课,他就花了近一周时间,常常是听着听着就被打断,不得不停下来,查那些专业名词的意思。

  就这样坚持了一个多月,慢慢的,阿京觉得自学好像真的很困难,他开始有些倦怠了。

  所以,他向软装公司妥协了,不久公司就派来了一位设计人员,拿着装修图纸和阿京对接。

  交谈过程中,对地面砖和墙漆的处理,阿京始终表示要坚持细节,可对方称太多的细节我们耗费的人力与资源太大,无法实现,所以双方最后还是终止了合作。

  但也正是这段经历,让阿京痛下决心,一定要学会室内设计。

  因为逃避困难的代价,就是你永远无法享受轻而易举时的自由。只有不畏难的坚持,不怕苦的精进,才能大概率赢得你想要的结局。

  后来,阿京反思了自己的心态,转而把困难的存在当作契机,用接纳包容的心态,迎接并战胜每一个难点,用反复的练习和思考将心手合一,不懂的就下狠劲儿弄懂,不擅长的一定费力气弄通。

  经过半年多的筹备,阿京的餐厅终于开张了。正是因为对原创设计的坚持,对细节的精准把控,从年前到年关里,餐厅的生意都异常火爆。

  而对那些专业名词的攻坚克难,也让阿京的店,增加了烟火之外的艺术感,因此收获了意料之外的高档人群的青睐。

  同时,凭借对室内设计深入浅出的理解,阿京还有幸被邀请,参与了周边多家时尚餐厅的设计。

  而如今的成功,阿京喜欢把它归纳为:只有肯吃把困难精进为简单的苦,才能更好地走向理想当中的成功。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的“困难地带”,比如学游泳时很怕水却还要继续呛自己;

  学编程时完全不懂头皮发麻却还要记代码下去;

  学报表时被领导批却还得继续卖力……

  很多时候,我们都在克服恐惧的路上挣扎、不安,却依旧要不断前行。

  这种内心对某一事情的“困难认知”,是正常的。

  我们需要做的,只是去打开心灵的海绵,吸纳困难当中有益于自己的精华,然后把战胜困难所耗费的力气,转化为以后简单操作时的收益。

  就像学会了包麦穗饺子的人,可以利用手工美食的魅力,或愉悦自己,或贩卖手艺;而懂设计的人,也能用艺术的眼光、手法打造自己的餐厅,荣登理想的殿堂。

  3

  从接触写作到现在,我有一个习惯就是,把自己认为好的文章,再逐篇逐段地分析一下。

  其实,慢慢的你会发现,那些经常写出好文的作者,他们的思路,大多没有按照传统的结构去布置。

  你会看到,越是优质的文章,其观点的层次、逻辑的排布,这一切都很自然,不会是中规中矩的。

  因为大多数情况下,当我们对一件事一无所知,或是知之甚少时,才会不由自主地选用已有的形式或套路;而有想法有经验的作者,她们对文章的把握,已经经历了从困难过渡至简单这个过程。

  而正是这个过程,让他们在逻辑架构上,获得了驾轻就熟,却又流畅无误的稀有能力。

  就像身边的一位大咖作者,她告诉过我,曾经为了写好情感文,她找了不下30个平台的投稿方式,白天去找相近风格的已发文章,对照着在word文档里重新“临摹”一遍。

  晚上有灵感了就开始自己写,第二天投稿至平台,然后通过编辑的回复,找到现存问题并改正。

  靠着这种高频率、高节奏的看稿、写稿、改稿、投稿,她终于爆发了,如今她的感情文更是信手拈来,各个大号都邀约不断。但她却经常说:困难精进为简单这一过程中的艰难、痛苦,终究会成为你的营养。但只有那些愿意坚持,跨越制高点障碍的人,才能完成这一步的转化。

  现实生活中,不只是写作,面对任何一项未知的技能或方向时,我们都应该尽早克服恐惧,不懈地精进自己的实力。

  要记住:那些困扰你的,其实都不是困难,而是你不想把困难精进为简单的心理。

  而走出困局,最好的方式,就是自我激励,我们要时不时地告诉自己:精进,是当下最好的选择。

  如果你在追求优秀的路上进步着,如果你在渴望成功的路上奔跑着,那么请你一定要把握住它,把困难精进成简单,离成功也就不会太遥远。


News / 推荐新闻 More
2025 - 10 - 28
点击次数: 0
金秋十月,汇聚共识,擘画未来。10月20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胜利召开。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总书记受中央政治局委托所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为中国未来五年的发展航程确立了总纲领、绘制了路线图。连日来,全会精神在哲学社会科学界持续引发热烈反响。广大专家学者一致认为,这次全会是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全会深刻把握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和时代特征,科学研判“十五五”时期面临的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谋篇布局、定向领航。大家纷纷表示,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紧密结合各自研究领域,发挥专业优势,将全会的战略部署和任...
2025 - 10 - 24
点击次数: 0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推动绿色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指明了方向,也对即将进入“十五五”时期的改革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绿色发展: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良性互动的必然选择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是世界现代化发展中无法回避的难题,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必须破解的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推进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论述中,既强调“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又把“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放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的五个重大关系的首要位置,不仅表明了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中,协调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重大作用,也揭示了绿色发展对处理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重大关系的极端重要性。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是人与自然和...
2025 - 10 - 17
点击次数: 0
时代潮流浩浩荡荡,机遇总垂青奋进者。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阐明“不进则退”的道理,强调“当今世界,信息化发展很快,不进则退,慢进亦退”“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不进则退,慢进亦退”,既体现对前路绝非坦途的科学研判,也包含对发展进程中逆水行舟客观规律的深刻揭示。奋斗关乎发展存续,担当决定发展位势。无论是在个体实现生命价值的成长之路上,还是在一个国家实现富强的漫漫征途上,“不进则退,慢进亦退”都激励着每一位奋进者校准坐标、勇毅前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中的这句话,将天地运行不止的自然规律与君子修身立业的价值追求相贯通,揭示出“进”是事物存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邓析子》中言明“不进则退,不喜则忧,不得则亡,此世人之常”,宋代《朱子语类》中说“凡人不进则退也”。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在人类文...
2025 - 10 - 10
点击次数: 0
中华民族是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伟大民族。我国各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的辽阔疆域,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同书写了辉煌的中国历史,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共同培育了伟大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历史必然。——各民族血脉相融,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根基。各民族共同在中华大地上繁衍生息,有着千丝万缕的血缘亲缘关系,逐渐形成血脉相融、骨肉相连,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多元一体、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历史充分证明,中华民族是各民族长期交往交流交融的结果,各民族只有不断团结融合、自觉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才能拥有更美好的未来。——各民族信念相同,是中华民族缔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内生动力。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秉持“六合同风,九州共贯”、“天下大同”的理念,把大一统看作是“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义”。自秦统一中国后,无论哪个民族入主中原,都以统一天下为己任,都始终坚持...
关闭窗口】【打印
关注我们:
手机云网站:
分享至:
Copyright © 2020山东飞宏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