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
销售热线:18053720666     售后服务电话:4000-228-799
回到顶部

那个走到哪儿都带本书的人到底有多可怕?

发布者:
发布时间: 2018-07-06

1

  前两天,约了个老朋友在南城吃饭。她没车,所以只好我穿过大半个北京城去见她。

  因为堵车,一个小时的车程,开了整整两个半小时,午饭直接变成下午茶。还好约的是一家带简餐的咖啡厅,要是火锅店,就尴尬了。

  等人,是一件多烦的事儿,等过的人都懂。特别是在餐厅,一个人傻坐着,迎接你的是各种鄙视的目光。换作是我,可能手机都玩儿没电了。

  可人家倒好,我急急忙忙冲到餐厅的时候,她正坐在那儿认真看书,还拿笔写写画画。看见我,把书一合,微微一笑,说了三个字:“你来啦。”

  当时,我脑海里就一个念头:这种同龄人比堵车还可怕。

  2

  我们俩认识快十年了。这十年里,她变了很多,从单身变成了已婚,从小职员变成了管理层。可有一点一直没变,就是走到哪儿都带本书。

  有一年,我们俩去美国玩,我背了个空箱子,打算去买买买,她背了半箱子书,说倒时差睡不着可以看。结果,回来的路上,我买了一箱子衣服,她又买了半箱子原版书。

  而且,那些书比我的衣服还贵。

  这些年,她在我心里一直是个很特别的人,无论多忙,我都会找时间约她,就怕两个人越走越远。

  可能每个人心里都有这么个朋友,她像是你的标杆,又像是“假想敌”。我总希望自己能在某个方面超越她,哪怕齐头并进也是极好的。

  可她永远是那种看起来和你一样,你却永远追不上的状态。她的见识永远比你多一点,视野永远比你宽一点。你说什么,她都能分析得头头是道;她说什么,你都各种听不懂。

  有这么个朋友,真是让人“悲喜交加”。喜的是,她能鞭策你。悲的是,她一辈子在鞭策你。

  3

  曾在网上看过这样一期节目,主持人提了个问题,我觉得很受刺激:如果在一次聚会上,你遇见两位女士,一个拿的包看上去挺一般,但谈吐不俗,一张口就引用了《经济学人》杂志对英国大选的分析;另一个拿着很贵的名牌包,说的却都是电视剧和明星八卦。你觉得谁的社会地位更高?

  我想了想,不说社会地位,至少对我来说,更愿意和前者交往。这个世界上,知识量是很贵的。

  这可能就是一个人的文化资本,也就是谈资。

  说起谈资,这些年我最深的感触就是,越和人聊天,越不敢聊。

  班门弄斧真正的可怕之处,不是丢脸,而是你根本不知道自己丢了脸。有时候,没人会告诉你,他们早就看穿了你,然后只会点头微笑。甚至有时候,你觉得自己知道得挺多的,可别人一问,就哑口无言。

  最近,“中年危机”这个词频频出现。其实不止是中年,每个年龄段的人都有自己的“危机”。这个时代的工作,可替代性太强了。你前脚提辞职报告,还没来得及缅怀一下,后脚就有人搬进你的工位。

  在职场混了这么多年,我最恐惧的时刻就是遇见一个比我还内行的外行。当别人谈论你最擅长的知识,还说得比你透彻的时候,怎么可能没有危机感?

  学习是一辈子的事儿,因为这个世界上,连知识点都是不稳定的。

  4

  今天,许多人已经习惯了碎片化的阅读方式,似乎并不欣赏那些走到哪儿都带着书的人,觉得他们只是装。

  我觉得不是,至少在我看来,读书没有什么时候读、怎么读之分,只有读与不读的差别。因为读书是一种态度,有些人在图书馆坐一天刷微博,有些人在垃圾桶旁读经典。

  那些爱看书的人,除了能保持竞争力,还有无法比拟的优势,就是凡事想得开,烦恼特别少。

  开篇提到的那个书痴朋友,有一年夏天,我们俩去南方玩,回北京的时候遇上飞机延误,整整等了六个小时。我焦虑地走来走去,一会儿发微信给北京的朋友了解天气,一会儿向空姐询问状态。可一旁的朋友悠闲地拿出一本书,要了杯热茶,不言不语,不焦不躁,一副有书万事足的样子。

  她遇上烦心事儿,很少抱怨,就拿一本书坐在咖啡馆里。真像罗曼·罗兰说的:“和书生活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气。”

  想起一部美剧中的情节,Miya因为家庭的诈骗丑闻陷入媒体的狂轰乱炸中,她事务所的同伴Lucca只给了她一个建议,找本书看,不要上网,不要看新闻。只是看书就好了。

  这真的是我听过最好的建议了。

  有人说,你越读书,越能看见自己的无知。因为无知,才会对人心生敬畏,也才会对生命多出一点豁达。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顺境时勇往直前,逆境时豁达坚韧,这样的人,可能是你我永远都无法打败的对手。


News / 推荐新闻 More
2025 - 10 - 17
点击次数: 0
时代潮流浩浩荡荡,机遇总垂青奋进者。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阐明“不进则退”的道理,强调“当今世界,信息化发展很快,不进则退,慢进亦退”“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不进则退,慢进亦退”,既体现对前路绝非坦途的科学研判,也包含对发展进程中逆水行舟客观规律的深刻揭示。奋斗关乎发展存续,担当决定发展位势。无论是在个体实现生命价值的成长之路上,还是在一个国家实现富强的漫漫征途上,“不进则退,慢进亦退”都激励着每一位奋进者校准坐标、勇毅前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中的这句话,将天地运行不止的自然规律与君子修身立业的价值追求相贯通,揭示出“进”是事物存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邓析子》中言明“不进则退,不喜则忧,不得则亡,此世人之常”,宋代《朱子语类》中说“凡人不进则退也”。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在人类文...
2025 - 10 - 10
点击次数: 0
中华民族是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伟大民族。我国各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的辽阔疆域,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同书写了辉煌的中国历史,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共同培育了伟大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历史必然。——各民族血脉相融,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根基。各民族共同在中华大地上繁衍生息,有着千丝万缕的血缘亲缘关系,逐渐形成血脉相融、骨肉相连,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多元一体、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历史充分证明,中华民族是各民族长期交往交流交融的结果,各民族只有不断团结融合、自觉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才能拥有更美好的未来。——各民族信念相同,是中华民族缔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内生动力。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秉持“六合同风,九州共贯”、“天下大同”的理念,把大一统看作是“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义”。自秦统一中国后,无论哪个民族入主中原,都以统一天下为己任,都始终坚持...
2025 - 09 - 29
点击次数: 0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8月份数据显示,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但同时,外部环境复杂严峻,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国内市场供强需弱,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其中,国内有效需求不足仍是制约当前经济发展的主要堵点,表现为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不足,消费需求不振,有效投资增长偏弱。为破解有效需求不足难题,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不少政策举措,也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有效需求迟迟不达预期。究其原因,消费作为经济中的慢变量,需要在社会分配、供给适配、民生保障、发展预期等因素共同作用下,逐渐而持续地释放动力,不会一蹴而就。生产和消费同处经济循环之中,抓消费完全可以借鉴抓生产的思路和经验。在抓生产方面,我们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我国用几十年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工业化历程,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制造业总体规模连续15年全球第一。在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四成以上产品产量全球第一。特别是...
2025 - 09 - 23
点击次数: 0
“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习主席在浙江工作时,在谈到个人理想与国家民族的共同理想时如此发问。答案是:“把它放到大海里去”。对于新排长来说,要适应全新环境、有效对接岗位,必须和大家打成一片,将自己这滴水融入到基层的海洋中去。“涉浅水者得鱼虾,涉深水者得蛟龙。”作为新排长,谁能在基层潜下心来工作,谁就能找到施展才华、释放能量的舞台;谁能真正读懂读好基层这本书,谁就能获得上下同欲、团结奋斗的力量。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新排长任职的命令在纸上,基层官兵的任命在心中。基层官兵认不认可、接不接纳、喜不喜欢,直接决定着新排长能否赢得“心上的任命”。有首歌唱得好:“我的祖国和我,像海和浪花一朵,浪是那海的赤子,海是那浪的依托……”新排长就好比一滴水、一尾浪,只有融入大海一般浩瀚的基层,上好基层这所“实践大学”,读好实践这本“无字之书”,才能把知识优势转化为能力优势,把工作热情转化为工作能力,以过硬的素质...
关闭窗口】【打印
关注我们:
手机云网站:
分享至:
Copyright © 2020山东飞宏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