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
销售热线:18053720666     售后服务电话:4000-228-799
回到顶部

保持专注,世界才会为你让路

发布者:
发布时间: 2018-09-26

1

  小敏在年初给自己买了10本书,定的目标是读完这些书,并输出10篇读书心得。

  可到现在,大半年过去了,第一本才翻了一小半,其它九本连包装都没扯开。

  半年看一本书的速度,也确实是很让人郁闷了。

  小敏说,她每次捧起书,看一会儿,手机声音一响,就不由自主地打开了。

  有时候也就是看个时间,就忍不住要打开手机刷个朋友圈,看到朋友圈里闺蜜发的漂亮照片,就还想去网购一件一模一样的衣服……

  打开电脑,一边网购,一边点着右下角的八卦弹窗……

  或者是想起还有电费没缴,阳台上的花没浇,书就被放在一边了。

  所以,她从来没有哪一次认真阅读超过十分钟。

  看似一些不花时间,动动手指的小事,其实是消耗专注力的“黑洞”。

  在阅读时,我们需要高度专注,才能进入深度思考的状态,久而久之,注意力集中了,看书的效率才能上来。

  如果我们总是惦记着杂事,结果一定是时间花了不少,却收获甚微。

  有段时间,我也很 “贪心”,每天总想着完成尽可能多的事情。

  写完1个小时的稿件,又想着读会书,读了半小时,又想着英语单词还没背,一天下来的我,不但被“多任务状态”弄得身心疲惫不说,且毫无充实感,感觉什么都做了,但什么也没完成。

  想做很多,但每件事情都是蜻蜓点水,缺乏专注完成小事的能力,是我们很多人的通病。

  一旦你习惯了把时间切成碎片,就很难对一件事情专注了。

  所以,即使有时候你在做事的时候放在一边的手机没响,你也会忍不住要开锁。

  2

  前几天看了一部纪录片,很有感触。

  纪录片讲的是一位古钟表修复师的故事。

  王师傅的专长是修复文物钟表,他曾遇到过一件非常棘手的任务:修复“变魔术人钟”。

  这不是一件普通的文物,它的内部结构有如迷宫一般复杂;而且仅此一件,许多零件只能修不能换;甚至有的微小的部件只有一毫米长。

  这项不可思议的工作在王师傅的专注下,顺利完成了,整整耗时一年。

  王师傅十六岁入行,从事钟表文物修复事业四十多年。

  记者问如何才能四十年如一日地专注一件事,王师傅是这样回答的:

  干的时间长了,慢慢就磨出来了;

  要是真坐不住那你就得改行了,其中最重要的还是得喜欢它,喜欢才能长久专注。

  实在觉得烦躁,出去走几圈再回来干。

  简单的事重复做,你就是行家;重复的事用心做,你就是专家。

  他用自己的专注,成为了时间的修复师。

  你有多专注,就有多专业。

  有时候并不是你水平太业余,而是你太贪心,精力太过分散,耗掉了你通往专业的潜力。

  李小龙曾说:我不怕练一万种招式的人,只怕一种招式练一万遍的人。专业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往往这就需要枯燥地重复,和漫长地等待。

  工匠精神就是专注一件事,并做到极致。

  3

  一件事无论你觉得多枯燥,一旦投入,立刻会变得生动起来,愉悦也就随之而来。

  心无旁骛能加快你前行的速度,只要你敢专注,再遥远的目标都能实现。

  网上一位家庭主妇,每天花上8小时刺绣,坚持了5年。她专注于出品美食刺绣,现在的作品几乎可以以假乱真,一针一线都十分精美。

  她也为此收获了大家的喜爱,甚至还被某世界品牌挑中,以艺术家的身份受邀参加展览。

  这个时代让专注能力越来越稀缺,所以掌握它的人就越容易脱颖而出。

  之前被大家盛赞的名牌大学保安也是如此。

  他中专毕业,为了成为一名大学老师,便一路过关斩将,考大专,攻本科,考研,花了将近10年时间。

  如今成为了一名大学法学副教授,同时还出版了2本法学教材,深受学生的喜爱。

  我还记得他在采访中说的那句话:专注很重要,因为它我才能不断坚持。

  什么是最难的事情?大概是沉下心做一件事,并且一做就是一辈子。

  保持专注,这个世界才会为你让路。


News / 推荐新闻 More
2025 - 10 - 28
点击次数: 0
金秋十月,汇聚共识,擘画未来。10月20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胜利召开。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总书记受中央政治局委托所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为中国未来五年的发展航程确立了总纲领、绘制了路线图。连日来,全会精神在哲学社会科学界持续引发热烈反响。广大专家学者一致认为,这次全会是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全会深刻把握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和时代特征,科学研判“十五五”时期面临的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谋篇布局、定向领航。大家纷纷表示,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紧密结合各自研究领域,发挥专业优势,将全会的战略部署和任...
2025 - 10 - 24
点击次数: 0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推动绿色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指明了方向,也对即将进入“十五五”时期的改革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绿色发展: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良性互动的必然选择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是世界现代化发展中无法回避的难题,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必须破解的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推进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论述中,既强调“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又把“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放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的五个重大关系的首要位置,不仅表明了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中,协调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重大作用,也揭示了绿色发展对处理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重大关系的极端重要性。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是人与自然和...
2025 - 10 - 17
点击次数: 0
时代潮流浩浩荡荡,机遇总垂青奋进者。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阐明“不进则退”的道理,强调“当今世界,信息化发展很快,不进则退,慢进亦退”“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不进则退,慢进亦退”,既体现对前路绝非坦途的科学研判,也包含对发展进程中逆水行舟客观规律的深刻揭示。奋斗关乎发展存续,担当决定发展位势。无论是在个体实现生命价值的成长之路上,还是在一个国家实现富强的漫漫征途上,“不进则退,慢进亦退”都激励着每一位奋进者校准坐标、勇毅前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中的这句话,将天地运行不止的自然规律与君子修身立业的价值追求相贯通,揭示出“进”是事物存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邓析子》中言明“不进则退,不喜则忧,不得则亡,此世人之常”,宋代《朱子语类》中说“凡人不进则退也”。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在人类文...
2025 - 10 - 10
点击次数: 0
中华民族是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伟大民族。我国各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的辽阔疆域,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同书写了辉煌的中国历史,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共同培育了伟大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历史必然。——各民族血脉相融,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根基。各民族共同在中华大地上繁衍生息,有着千丝万缕的血缘亲缘关系,逐渐形成血脉相融、骨肉相连,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多元一体、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历史充分证明,中华民族是各民族长期交往交流交融的结果,各民族只有不断团结融合、自觉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才能拥有更美好的未来。——各民族信念相同,是中华民族缔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内生动力。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秉持“六合同风,九州共贯”、“天下大同”的理念,把大一统看作是“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义”。自秦统一中国后,无论哪个民族入主中原,都以统一天下为己任,都始终坚持...
关闭窗口】【打印
关注我们:
手机云网站:
分享至:
Copyright © 2020山东飞宏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