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部在盘点今年的工作成绩时,发现各种各样的“第一”拿了不少,但与备战打仗直接相关的反而数量有限。他们结合当前正在深入开展的政治整训,提出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想一想,哪些“第一”不争反而有利于提高战斗力?
“见第一就争,见红旗就扛”,是部队耳熟能详的口号。我们需要这种你追我赶、奋勇争先的精神。正如朱德同志所说:“部队中人人精神振奋,你也想立功,我也想立功,这样就会打胜仗。”然而,所争之“第一”、所扛之“红旗”,必须是对战斗力有贡献的“第一”。如果不看是否有助于提高战斗力,这也想问鼎、那也想夺魁,最终可能是“锦旗一屋子,奖牌一桌子,战斗力建设还是老样子”。《淮南子》中讲,“逐鹿者不顾兔”。这句话启示我们,当一个人眼中盯着那些小的、次要的事情时,反而会错失最重要的目标。
“有心雄泰华,无意巧玲珑。”每个单位的资源是有限的,每名官兵的精力也是有限的。鸟儿的翅膀缚上黄金,注定不会飞得太高;军人为无用的“第一”所累,打赢的雄心必然蒙上灰尘。战斗力的生成是一场寂寞的远征,需要一大批官兵远离“聚光灯”,坐热“冷板凳”,潜心砺剑,枕戈待旦。当前,部队政治整训、练兵备战、规划收官、深化改革等任务交织并行、艰巨繁重。这要求每名官兵强化战斗队思想、落实战斗力标准,全部心思向打仗聚焦,全部工作向打仗用劲,而不能抛开主责主业,“从事于多务、他务、奇务”,也不能“以打仗标准干与打仗无关的事”。
俗话说,一个中心为“忠”,两个中心为“患”。对于领导机关来说,战斗力标准就是铁标尺、指挥棒和风向标。如果在组织开展评比、检查等活动中,只盯着自己分管的“一亩三分地”,而不顾基层的实际承受能力、不看战斗力贡献率,就会把部队建设的导向弄偏了,把官兵争先创优的劲头弄歪了。可以说,“不是中心胜似中心”的问题虽然发生在基层,领导机关却难辞其咎。领导机关不设那么多“第一”,基层官兵就没有“彩头”可争。各级领导机关只有在政治整训中,归正立牢向战为战导向,深挖彻查作风之弊,形成有利于提高战斗力的舆论导向、工作导向、用人导向、政策导向,才能确保中心工作真正居中。
来源于:学习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