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
销售热线:18053720666     售后服务电话:4000-228-799
回到顶部

牧”星“耕”月!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详解深空资源开发利用“三步走”规划

发布者:
发布时间: 2025-07-09

日前,深空探测实验室等单位在安徽合肥举办我国首次深空资源开发利用学术会议。深空资源开发利用是指对月球及以远的天体或空间中的物质、环境和位置资源进行探测、勘查、利用和地面试验验证的一系列活动。

新华社记者现场采访了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深空探测实验室主任吴伟仁院士,就我国在深空探测领域的资源开发能力构建作出详细解读。

深空资源开发利用意义深远

问:开展深空资源开发利用有哪些重要意义?

答:深空资源开发利用逐渐成为国际科技界热点探索领域之一,其对开发物质资源、利用特殊太空环境资源、掌握独特深空位置资源等具有重要意义。

近地小行星、月球、火星等地外天体蕴含矿产、水冰、大气等资源,是支撑人类可持续探索太空的重要保障。例如,近地小行星富含铁、镍、铂族金属、稀土矿物等资源,具有巨大经济价值;月球、火星等天体可能蕴藏水资源,可用于推进剂、生命保障物资的原位生产和补给,对其进行相应的开发利用,能有效降低深空探测任务成本。

同时,太空中超高真空、微重力、强辐射等特殊环境是实现重大科学突破的天然平台,可催生并赋能地球新产业的发展。以太空制药为例,全球已有130多家企业和研发机构深度参与利用太空环境进行生物制药,预期2040年市场规模将达数百亿美元。

此外,深空中有些独特的位置资源是布置航天器的绝佳位置。以拉格朗日点为例,日-地、地-月各有5个拉格朗日点,在这些点位布置航天器,只需消耗极少的燃料,就能在轨道上稳定运行,便于开展天文观测、态势感知等科学研究活动。

深空探测迈入科学研究与资源利用并重的新阶段

问:我国在深空资源开发利用上有哪些机遇?

答:当前,国际深空探测蓬勃发展,商业探月时代悄然而至,深空探测已逐渐从“认识”深空向“利用”深空转变。主要航天大国都在对深空资源利用进行全方位部署,加速关键技术攻关,争取资源利用的“先发优势”。

近年来,我国成功实施了嫦娥五号、嫦娥六号任务和天问一号任务,正在实施天问二号任务,在该领域已取得长足进展。未来嫦娥七号、嫦娥八号与国际月球科研站等任务将以资源勘查与开发利用试验作为主要目标。

与此同时,我国在深空矿物冶炼、水冰提取、原位建造等资源开发的核心技术方向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这标志着中国深空探测已经迈入科学研究与资源利用并重的新阶段。

深空资源开发“三步走”能力构建

问:我国将如何开展深空资源开发利用重大工程?

答:我们将按照系统规划、天地结合、联合攻关、重点突破的原则,规划中国深空资源开发利用的三个阶段目标。争取在2030年前,形成深空资源勘探能力,攻克资源利用部分关键技术,开展月球原位资源利用在轨试验;在2040年前,建设月球、火星星表基础设施,实现小规模资源开发和初步利用,开展小行星资源利用技术试验;在2050年前,构建月球、火星、近地小行星探测与资源利用技术及能力体系,建成星表和空间资源利用基础设施,初步具备规模化开发与应用服务能力。

据此,建议提出三大任务:一是部署资源形成与分布、物质提取转化、智能作业等基础研究与技术攻关重大科研项目;二是建设行星环境与物质综合模拟大科学装置、深空资源开发利用综合试验系统等重大模拟试验设施;三是实施国际月球科研站、火星科研站、近地小行星资源开发利用综合试验工程等重大工程任务,逐步构建我国深空资源开发利用的核心能力。

深空资源开发利用已成为当今世界航天发展的重要方向,要加强顶层战略研究、谋划推进重大项目和重大工程、研制建设地面试验验证基础设施,广泛联合包括商业航天在内的各类社会力量,大力开展国际合作,携手共创深空资源开发利用新局面。(记者吴慧珺 宋晨)


News / 推荐新闻 More
2025 - 10 - 10
点击次数: 0
中华民族是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伟大民族。我国各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的辽阔疆域,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同书写了辉煌的中国历史,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共同培育了伟大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历史必然。——各民族血脉相融,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根基。各民族共同在中华大地上繁衍生息,有着千丝万缕的血缘亲缘关系,逐渐形成血脉相融、骨肉相连,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多元一体、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历史充分证明,中华民族是各民族长期交往交流交融的结果,各民族只有不断团结融合、自觉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才能拥有更美好的未来。——各民族信念相同,是中华民族缔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内生动力。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秉持“六合同风,九州共贯”、“天下大同”的理念,把大一统看作是“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义”。自秦统一中国后,无论哪个民族入主中原,都以统一天下为己任,都始终坚持...
2025 - 09 - 29
点击次数: 0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8月份数据显示,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但同时,外部环境复杂严峻,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国内市场供强需弱,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其中,国内有效需求不足仍是制约当前经济发展的主要堵点,表现为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不足,消费需求不振,有效投资增长偏弱。为破解有效需求不足难题,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不少政策举措,也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有效需求迟迟不达预期。究其原因,消费作为经济中的慢变量,需要在社会分配、供给适配、民生保障、发展预期等因素共同作用下,逐渐而持续地释放动力,不会一蹴而就。生产和消费同处经济循环之中,抓消费完全可以借鉴抓生产的思路和经验。在抓生产方面,我们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我国用几十年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工业化历程,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制造业总体规模连续15年全球第一。在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四成以上产品产量全球第一。特别是...
2025 - 09 - 23
点击次数: 0
“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习主席在浙江工作时,在谈到个人理想与国家民族的共同理想时如此发问。答案是:“把它放到大海里去”。对于新排长来说,要适应全新环境、有效对接岗位,必须和大家打成一片,将自己这滴水融入到基层的海洋中去。“涉浅水者得鱼虾,涉深水者得蛟龙。”作为新排长,谁能在基层潜下心来工作,谁就能找到施展才华、释放能量的舞台;谁能真正读懂读好基层这本书,谁就能获得上下同欲、团结奋斗的力量。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新排长任职的命令在纸上,基层官兵的任命在心中。基层官兵认不认可、接不接纳、喜不喜欢,直接决定着新排长能否赢得“心上的任命”。有首歌唱得好:“我的祖国和我,像海和浪花一朵,浪是那海的赤子,海是那浪的依托……”新排长就好比一滴水、一尾浪,只有融入大海一般浩瀚的基层,上好基层这所“实践大学”,读好实践这本“无字之书”,才能把知识优势转化为能力优势,把工作热情转化为工作能力,以过硬的素质...
2025 - 09 - 16
点击次数: 0
长城,跨越两千年,纵横四万里,宛如一条巨龙,横亘在中国北方辽阔大地,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之一。《长城保护条例》施行15年来,6000多名保护员成为长城保护最前线的主力,沿线15省(区、市)深入挖掘长城文化内涵,推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科技赋能长城保护,在“活化”传承中,长城脚下一座座古村落告别贫困,古老长城也焕发新的生机。2021年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长城被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为世界遗产保护管理示范案例。壮大万里长城新“护卫队”初冬,一场降雪后,河北省秦皇岛城子峪长城内外银装素裹,66岁的张鹤珊像往常一样,在这里巡护长城。张鹤珊家住秦皇岛市海港区城子峪村。1978年,23岁的张鹤珊踏上了守护长城之路,一把大镰刀、一只蛇皮袋是他巡护长城的“标配”。43年来,他几乎每天都要在长城上走40里山路,劝走过放羊倌,“吓”跑过偷砖人,记录了20多万字的长城笔记……“降雪后,长城...
关闭窗口】【打印
关注我们:
手机云网站:
分享至:
Copyright © 2020山东飞宏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