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
销售热线:18053720666     售后服务电话:4000-228-799
回到顶部

科学界先行发起国际子午圈大科学计划

发布者:
发布时间: 2025-06-17

在四川成都举行的第二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国际大科学计划论坛上,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作为国际子午圈大科学计划(International Meridian Circle Program, IMCP)牵头单位与最新加入IMCP计划的5个国际组织、高校和研究机构签署了合作协议,标志着科学界先行发起了国际子午圈大科学计划。

国际子午圈大科学计划是全球首个聚焦地球空间环境系统性监测的国际科学工程。该计划依托中国“子午工程”一、二期奠定的世界领先地基监测能力,联合全球多国力量,旨在构建沿东经120度至西经60度子午线闭合的“日不落”空间环境立体监测网络,破解地球空间系统多圈层耦合、能量传递及灾害关联三大科学难题。

从“子午工程”到“国际子午圈”

“子午工程”作为我国空间科学领域的首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已历经两期建设。子午工程二期沿东经120度和100度、北纬40度和30度构建“两横两纵”监测网,建成31个综合性台站,部署近300台套国际先进设备,形成了目前国际上跨度最大、探测参数最全、综合性最强的地基空间环境监测体系。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国际子午圈大科学计划牵头单位负责人王赤表示,“在空间天气天基(卫星)监测领域,我国尚处研究型向业务型过渡阶段。但在地基监测方面,通过子午工程一期、二期的持续投入,我们建成了国际上最强大的地基监测网,实现了‘换道超车’。”这一坚实基础,正是中国能够发起国际子午圈大科学计划的核心底气。

东经120度至西经60度的全球智慧“日不落”监测链

国际子午圈计划最关键的创新布局,是沿东经120度和西经60度构建两条全球主干监测链。王赤院士解释了其深远的科学考量,“第一,这是地球上唯一能主要在陆地实现闭环的经线圈,便于大规模部署地基观测设备;二是两地经度相差180度,时差12小时,确保总有一个区域处于白昼,能直接监测空间天气的源头——太阳活动,实现‘日不落’连续监测;三是联合沿线国家,可实现对地球空间从赤道到极区的全纬度覆盖;四是经线方向与地球磁力线走向大致重合,而空间带电粒子运动受磁力线约束,沿此布局能最有效捕捉关键物理过程。”

主链之外,计划还将在欧洲—非洲经度约30度附近构建一条增强监测链,将全球重访时间缩短至6小时。针对非洲、东南亚等监测薄弱地区,将通过国际合作填补空白。

揭秘地球空间三大核心难题

国际子午圈计划的科学目标直指地球空间系统的复杂性。王赤院士将其凝练为“认知一个系统、厘清两个影响、揭秘三大难题”。

地球空间(100公里至约6万公里高空)是人类航天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太阳活动与地球内部活动交织作用的复杂系统,其中既有太阳活动“自上而下”的影响(如太阳爆发引发恶劣空间天气),也有地球内部活动及低层大气“自下而上”的影响(如地震、火山、台风等扰动空间环境)。

“国际子午圈计划将破解地球空间环境从微观到宏观、从秒级到月际变化的全球与区域耦合规律,揭示其多要素、多时空尺度特征,揭秘太阳剧烈活动在日地空间的传递过程及转化机制,并且探明空间天气事件与全球气候变化、重大自然灾害(地震、火山)的内在关联。”太阳活动与空间天气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国际子午圈大科学计划科学方案工作组组长张清和表示,揭秘这三大难题,可以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科学依据。

目前,国际子午圈大科学计划已与36个国际组织和国外科研机构签署了合作协议或确定了合作意向。该计划将至少执行11年,完成一个太阳活动周期以上的日地空间环境探测和研究,构建世界科学家广泛参与和密切合作的空间天气共同体。(“学习强国”记者魏敏)


News / 推荐新闻 More
2025 - 07 - 14
点击次数: 0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财政工作,《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中多篇著作对此作出深刻论述。比如,《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指出:“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指出:“从治本的角度看,要加快财税体制改革,建立合理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完善地方税体系”;等等。这些重要论述,为我们推动财政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当前,我们正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加快建构中国自主的财政知识体系。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引,将建构中国自主的财政知识体系这项系统工程落实、落细,首先应围绕具有前置意义的基础性、方向性问题进行系统思考、作出系统谋划。根本之道:坚持“两个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
2025 - 07 - 09
点击次数: 0
日前,深空探测实验室等单位在安徽合肥举办我国首次深空资源开发利用学术会议。深空资源开发利用是指对月球及以远的天体或空间中的物质、环境和位置资源进行探测、勘查、利用和地面试验验证的一系列活动。新华社记者现场采访了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深空探测实验室主任吴伟仁院士,就我国在深空探测领域的资源开发能力构建作出详细解读。深空资源开发利用意义深远问:开展深空资源开发利用有哪些重要意义?答:深空资源开发利用逐渐成为国际科技界热点探索领域之一,其对开发物质资源、利用特殊太空环境资源、掌握独特深空位置资源等具有重要意义。近地小行星、月球、火星等地外天体蕴含矿产、水冰、大气等资源,是支撑人类可持续探索太空的重要保障。例如,近地小行星富含铁、镍、铂族金属、稀土矿物等资源,具有巨大经济价值;月球、火星等天体可能蕴藏水资源,可用于推进剂、生命保障物资的原位生产和补给,对其进行相应的开发利用,能有效降低深空探测任务...
2025 - 07 - 02
点击次数: 0
时间镌刻传奇,奋斗创造历史。今天,我们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从小小红船到巍巍巨轮,一个历经风雨、千锤百炼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初心如磐、信念更坚,正带领亿万人民向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目标凯歌行进,书写下荡气回肠的时代新篇。这新篇里,有化危机、闯难关、应变局的从容与勇毅。面对深刻变化的内部条件,我们在综合施策中创造机遇、赢得主动。面对纷繁复杂的外部环境,我们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各种不确定性。这新篇里,有无惧任何风浪的信心和底气。党和人民始终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多少激流险滩,多少关隘沟坎,都动摇不了我们创造幸福美好生活的钢铁意志,都阻挡不了我们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铿锵步伐。实践是最好的试金石。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只要我们坚定信念信心不动摇,直面矛盾问题不回避,应对风险挑战不退缩,就一定能够打开改革发展新天地!”面对动荡的世界,有外国政要认为:“中国带来的...
2025 - 06 - 26
点击次数: 0
6月24日,世界经济论坛第十六届新领军者年会(夏季达沃斯)在天津拉开帷幕,全球1700余名来自商界、政界、社会组织和国际组织的领袖以及创业者、创新者和学者,在此热议应对全球挑战的创新型商业解决方案。围绕“新时代企业家精神”这一主题,本届年会设置了“解读全球经济”“中国展望”“剧变中的产业”“投资人类与地球”“新能源与材料”五大核心议题。在为期3天的会议中,近200场分论坛密集举办。世界经济论坛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博尔格·布伦德强调:“全球经济正在经历根本性转变,我们面临的各项挑战相互交织,需要多方合作。”世界经济现状如何,未来将如何发展,成为论坛首日讨论的热点。世界经济不确定性增加在“首席经济学家简报”活动中,多国经济学家共同探讨在充满不确定性和技术变革的背景下全球经济的增长前景。标普全球首席经济学家保罗·格林沃尔德指出:“以伊冲突为全球经济带来了更多不确定性,不确定性是今...
关闭窗口】【打印
关注我们:
手机云网站:
分享至:
Copyright © 2020山东飞宏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